本书是俞陛云为家中孩童特意编选的启蒙读物,专论唐人五七言律绝,侧重于分析声调、格律、意义、句法、字法等,观点独特,品评精到。不仅可以做为学诗的法门,同时还是一部欣赏诗境之美的读本。
本书是迄今为止少有的关于中国韵文史的著作,精要叙述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并进行全面探讨,简明扼要,史识丰富,极具可读性。
《龙榆生讲词学/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共分为十讲,包括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论对偶、论结构、论四声阴阳、论比兴、论欣赏和创作。书稿论述了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词学渊源、选调、作法等内容。其论选韵、重去声、析比兴,皆
本书是黄侃先生对《文心雕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对《文心雕龙》中的文字典故进行了诠释,发表了诸多独到的精辟见解,对其中理论的阐发,也极具启发意义,可谓直探文心。
本书精选了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献,基本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思考。这些思考涉及文类的观念、创作的流派、理论问题的争论,以及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自述。本书对中国科幻创作理念的生成和发展、重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脉络、流派的诞生和延续等进行了很好梳理。本书还邀请了正在高校中进行教学的青年学
刘师培是清末民初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其文学思想涉及“藻缋成章”的本质观、“归于雅驯”的语言观、三维一体的功能论和“骈文正宗”的文体论等多个方面,同时他也展示了对多种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重视和实践运用。本书在全面梳理刘师培文学思想的基础上,多维探讨促使其文论生成的文化语境,其中既有家学、乡学和传统文论的积淀浸润,也有西学融
本书是全面阐述与探讨西部现代性的一部著作。主要通过系统分析西部人文话语与西部人文形象符号形成的历史、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深入研究现代性在西部缺失或不足的现实。指出只有从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学及相应的知识构建上,纳入新型城镇化语境,才能提升西部现代性水平。既需继承和发扬西部文化的既有优势,更需打破人为的西部
本书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节能低碳经典文化的阶段性成果,均来自湛江分公司海上一线油田员工的业余创作,通过精心整理和汇编“播种·文化的土壤”“躬行·深耕在节能”“点滴·汗水与智慧”“盎然·绿色美丽油田”以及“春晖·我的绿色心路”五个主题,以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深刻展示了海油人在油气田节能管理和生产实践中的种种
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绚丽多彩的东方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学的整体,而且古老的东方文学的传统特征主要见之于民间文学。东方各国有着取之不竭的民间文学遗产,而且世界史诗宝库中的活形态史诗主要流传在东方。因此,加强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无论对建构完整的东方文学体系还是对世界民间文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2020年初,新冠肺炎暴发,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数万名医护人员逆行奔赴最危险的前线,家书成为他们与家人互诉思念与挂怀、互相安慰与鼓励的载体。本书精选援鄂医护人员与家人间的通信五十余封,分“为你出征”“等你归来”两编,分别收录逆行者写给家人的信与家人致逆行者的信。每封家书后附家书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还原家书写作
本书围绕着“古典诗歌鉴赏和创作活动中审美愉悦感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核心议题,指出在解释审美愉悦来源之问题时,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诗学这两种思想话语不谋而合的认识论基础,即均认为艺术审美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审美愉悦则是一种认知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来源于作品为心灵带来的认知上的特殊拓展。解决来源问题之后,本书进一步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的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也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自然文学作家韩育生和没骨花鸟画家南榖小莲联袂演绎,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国从古到今一直传承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系列图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能够代表这五种美德的传统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美手绘图片展现出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每篇故事还配以故事导读内容,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仁”就是指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精选体现仁爱精神的经典故事,配以精美手绘大图和内容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