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IEC62061标准的软件部分进行详细解读,介绍标准各项条款的内容、含义及实施途径等,并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的大量的实例分析,使标准的使用者能理解各项条款的要求,并正确地应用标准来保障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控制系统的软件功能安全。
本书从机械故障的定义与分类出发,讲解了常见机械故障的产生原因与常规对策,介绍了机械零部件的常用修复技术,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典型零件的拆装与维修方法,并分析了典型机械设备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同时对设备维修后的精度检验以实例的形式予以指导,最后介绍了设备的科学管理方法。
本书融合了工程力学与机械学的基础知识,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静力学基础,材料力学基础,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以及工程材料和机械精度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书中各章均附有例题、习题和应用实例。《BR》本书共13章,内容包括:机构的组成及平面连杆机构、凸轮与间歇运动机构、
本图册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同时为***一流本科课程“精密机械学基础”的配套教材,与《机械学基础(第五版)》(马惠萍、蒋秀珍主编)配套使用。《BR》本图册收集了机械仪器中的各种机构及应用举例。全册共分五篇:第一篇为课程设计题目,第二篇为仪器常用零部件,第三篇为常用机构及装置,第四篇为极限与配合标准
本书共7章:第1章为气动技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第2~5章讲述各类气动元件,特别强调对各类元件的组成、类型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第6章全面分析了气动基本回路,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第7章列举了六个典型的气动系统,既结合生产实际,又突出实用性。本书适合气动技术的初学者学习使用,可
本书从余压回收设备和余压回收系统两个层面,介绍作者课题组在液体余压回收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设备层面,阐述旋转式压力交换器的内部流动特性、自驱动性能、流动控制技术以及孔道内压力波动特性,并介绍新型盘式和旋叶式压力交换结构。在系统层面,讲述热-功耦合回收网络集成方法、余压回收设备-管网系统耦合仿真以及热-膜耦合制水系统等
本书介绍了机械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化装配系统的组成以及典型机构、机器人在自动化装配技术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概论》是“高等院校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一,从智能制造的跨专业、交叉特性出发,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智能制造发展历史、理论基础以及智能制造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如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关键装备等,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智能制造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本书深入浅出,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智能制
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制造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模式、技术体系与技术特征,智能设计技术,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智能监测、诊断与控制,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厂等相关知识。本书各章章首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出了知识框架,便于读者直观地了解各章内容体系;配套了课件、习题答案等电子资源,读者可扫描封底和每章末
本书针对多种标准拓扑结构的生产系统,聚焦考虑柔性生产特性的系统暂态建模和性能评估问题,揭示了基于标准拓扑结构的生产系统暂态生产机理。全书共10章,包含4个部分的内容,第1部分介绍了智能制造及生产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生产系统的数学建模内容;第2部分针对串行系统、装配系统、闭环系统、返工系统进行具体的暂态性能分析与系统性质讨论
全书分为13章,内容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本知识、铸造成形、锻压成形、焊接成形、机械切削加工基本知识、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等。各章均包含“安全技术”内容,便于规范学生的现场操作,保证实习安全。随本书附有机械制造工程实践实习报告,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教学
本书是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全书分为工程力学基础、常用平面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常用机械零部件四篇。第一篇主要介绍工程静力分析和杆件的各种变形及强度、刚度条件;第二篇主要介绍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特性及设计;第三篇主要介绍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系、带
本书系统、简明地阐述了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的必备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外圆、内圆(孔)、平面和曲面的典型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方法、要点和实例;轴类、箱体类、套筒类、连杆、圆柱齿轮等典型零件的工艺路线拟定实例;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保证措施;机床专用夹具设计
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分析透彻,理论联系实际,可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本书结合作者团队在高端装备智能运维领域积累多年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以工程中常见的关键基础部件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滚动轴承动力学建模、性能退化程度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内容兼顾基础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以Adams软件为对象,通过包括常用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刚柔耦合机构和结构(四杆张拉整体移动机构、六杆球形张拉整体机器人、截角四面体张拉整体结构)的动力学仿真案例分析,系统地介绍基于Adams软件的动力学仿真分析过程和方法。为了拓宽读者的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思路,本书也通过实例介绍
机构构型设计,亦称构型综合或型综合,是现代机器与装备产品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本书从机械运动功能入手,通过严格的数学证明,提出一套便于逻辑推演、适合概念设计阶段现代机器与装备机构的创新构思和设计的特征溯源型综合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机器功能结构与开发过程,基于任务需求的运动特征定义、提取、表达与分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可以赋予医疗器械各种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也是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功能创新的关键技术与手段。本书共7章,介绍了相关背景和市场情况,从理论角度介绍了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原理及其表征技术,重点阐述了亲水润滑、抗凝和抗菌等各种功能性表面的构建原理和方法,并选取代表性器械举例说明表面改性技术在医疗器械
本书以滚动轴承故障动力学建模为理论基础,以揭示含故障轴承的振动响应机理为目标,论述了滚动轴承动力学建模方法,介绍了球轴承(单列向心球轴承、双半内圈球轴承、浮动变位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的动力学方程及求解流程;重点探讨了滚动轴承局部损伤故障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滚动轴承单点、多点和复合损伤故障下的振动响应进行了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和教改实践,以“设计”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目标,对传统“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编写而成的。全书共17章,首先介绍机械设计的共性基础知识;然后以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典型通用零部件为对象,介绍与之相关的设计知识、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最后简要介绍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