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病》蒐集民国时期文献,编选关于人生之病的散文和杂文,包括梁启超、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周作人、徐訏、郁达夫、林语堂、沈从文、丰子恺、萧红等等名家佳篇。书写人生中生理上的病症和精神上的疾患,乃至国家、民族、文化上的病疾——从牙痛、鼻塞、目疾等等生理之病,述及自大狂、幼稚病、浪漫病、浅薄病、时髦病、美丽病、“人
全书总体上区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评理论研究,二是批评实践。在文学批评的理论研究中,确定的是三个专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文学批评基本问题探讨和当代文学批评形态探索,当然,它们也是有选择的,是总体问题中的局部性研究。而在批评实践中,其一是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批评,其二是当代艺术与文化评价。"文学文本与文学现
《中华诗词之美:名诗妙句说故事》以脍炙人口,耳熟能闻的诗词名句为切入点,在对其朝代背景、出处亮色、翻译理解的基础上,以充满妙趣的问答形式,活泼幽默的语言阐述了名句背后的奇闻趣事,包含诗词作者的奇趣轶事、民间传说,现代人对名句的误解以及有趣延伸,名句在历史中的各种存疑考证、文化传承及“进化”影响,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你不
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借鉴生态系统生态学思想和文学生态学方法,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创作活动要素之中,力图形成对诗歌创作生态的呈现。整体看,西南大后方诗歌既承续中国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新诗发展的脉络,同时又因全民族全面抗战和争取民族自由独立与解放的伟大现
作为一门从西方引入的现代学科,文学史进入中国只有百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一种传统的学术形式,依托于中国文学悠久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的历史书写自有其相对独立的范式。传统经验范式和西方现代观念发生冲突时,应该大刀阔斧的生搬硬套还是静下心来追本溯源?用现在的尺度,研究从前的文学史忽略了当时人对于文学的见解(郭绍虞语)造成这
这是著名动物文学作家黑鹤中短篇作品集,本书包含《美丽世界的孤儿》和《驯鹿之国》。在《美丽世界的孤儿》中,一只失去母亲的小驯鹿被鄂温克族女孩柳霞收养了,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着。她们共同经历了一次次磨难,彼此心存着一份真挚的情感。《驯鹿之国》讲述了小驯鹿在鄂温克人芭拉杰伊的悉心照料下,从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鹿成长为一
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
本书以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翻译为个案,以文化翻译为理论基础,探讨葛浩文中国文学英语翻译的特点、翻译策略与技巧和在文学系统外部的影响下其译作封面的文化因素,充分论证中国文学在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空间,进而解决中国文学到底应该如何“走出去”的问题。通过分析以莫言小说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现状,来厘清中国文学翻
本书对戏剧符号理论的各个系统和范畴进行介绍和论述,试图在较大较完整的框架内勾勒出戏剧符号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本书是在戏剧符号学范畴内对剧本文本系统进行的研究。剧本文本系统主要阐述剧本文本的可能世界,剧本会话,剧本文本中的舞台说明和剧本人物等系统和范畴。本书的研究重点和主要贡献是剧本可能世界范畴,舞台说明范畴。剧本
苏轼、辛弃疾作为两宋时期风云际会的文坛大成者,注定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早年的学养沉淀、不平的身世遭际会给词学界带来全新的变化。苏轼作为宋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蜀学”的集大成者,儒释道三家打通,诗、文、词、中医、书法、绘画皆精,而后坎坷的仕途经历与其思想的碰撞与消解,也使得他更为真诚、更为深刻、更为通脱、更为旷达,令人感佩至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工作之余撰写的80篇随笔,均为心灵所及、情感所至,内容涉及人生感悟、自然体验、亲情友情、文化随想、工作凝思等。作者长期在高校教育管理领导岗位上工作,在三十多年工作历程中,接触到诸多事与物,亲历或参与过许多事情,因事感怀、触景生情,置情怀于工作和人生旅程之中,积累了一些感悟人生的点点滴滴,以及体验生
后殖民理论兴起以来,学界对刻画殖民社会的小说文本中潜藏的权力格局与审问定位的解读都具有鲜明的预设立场。较为新近的研究已经能够意识到,不管是个人层面的自我认知,还是集体层面的文化认同,身份都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谱系,永远处于重新发现的过程中。就像斯图亚特?霍尔所说,我们不要把身份看作已经完成的、然后由新的文化实践加以再现的事
本书的研究关注点来源于一个非法的社会事实:在充满盗版和抄袭的环境下,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爆发出未有的生命力,正日益成为娱乐文化生产的总源头,进而影响公共想象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如何理解这种错位,以及错位背后生产与制度之间的张力,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书中,三段看似不相关而实际纠缠的历史被统一于以上问题意识:18世纪以来著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本书选择了波特全部26篇中短篇小说中的24篇和仅有的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语境下作者对这些女性人物性别身份的文学再现。这些语境包括即印第安原始文化、墨西哥社会变革、美国南方文
二战刚刚结束,冷战即将开始。入伍两个多月的日本驻哈尔滨宪兵高桥秀义,因被聘为英文译员得知了日本731部队与美国军方之间的交易内幕。于是,在回日本家乡的旅途中,他首先在东北被苏军追捕,到了朝鲜半岛又被当地警方追捕,经釜山回日本被当地黑社会追杀,侥幸回到日本后又被日本警方和苏联间谍追捕。美国军方在背后驱动着朝鲜警方、日本警
本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集刊,每年2期,每期20-24篇文章,已出28辑。自27辑开始由我社出版。本刊刊发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言文学论著。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刊关注学术前沿的精品成果,注重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或原始性资料,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
受到《艺文类聚》等中国古代类书的启发,本教材以并列式四字成语为专题形成章,共十四章,章下分节,以四字诗词名句为节标题。就内容而言,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着重体现一个人字,人的存在时空、自然环境、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等。就结构而言,分为主题概述、文论摘录、中心选文、作者/出处简介、字词注释、作品解析、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大型学术丛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自创刊号起,先后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其中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为特色栏目
本书是对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1862-1937)的*部小说《欢乐之家》进行的详尽研究。首先是对该小说自出版以来的文献进行了历时性的、全范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女主人公命运与女性意识觉醒、社会阶层分化、城市发展等相融合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以期为该文本提供更为新颖的解读视角。该书中亦首次将以往评论家强调华顿作品中的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游戏理论的文化社会学研究》,立项号:13BSH042,结项号:20170234)的结项成果。主要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兼及哲学、美学、艺术学、教育学及脑科学的视域,对游戏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游戏理论兴起的背景,游戏理论概述,中西方游戏理论思想,游戏精神与形态、游戏理论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