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服饰文化为切入点,结合《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个性、遭遇等特点,为读者打开了解读《红楼梦》、领略服饰文化的新视角。中国的传统服饰就如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博大精深,四大名锦、龙袍、雀金裘,悠久的历史中还有哪些名贵的传统服饰?从红楼服饰到中国传统的丝织业,本书带你走上一条不一样的文字丝绸之路。
《北大回首六十年》是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60年来在许多名师的教导下勤奋学习、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等情况的历史回忆的汇录。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他自己的生平历史的种种回忆、实录,而且也可以看到北京大学在这60多年中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还可以了解一个学术冷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一些学术知识。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教授
《红楼梦》,一部茶艺的另类百科全书。在杯水之间喝出红楼的韵味,看着红楼,学习茶艺基础知识,认识各种茶器。神仙喝的是千红一窟,*贵的茶器就是妙玉招待贾宝玉等人的绿玉斗等,还有各种少见的茶、茶器,在精致中看看古人如何喝茶,文字里的茶如何雅出新高度。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也是该学科实施社科院登峰战略学科建设计划的重要举措。集刊拟一年两期(分别于6月、12月出刊),每期字数20万字左右。*期拟在2018年6月出刊。为了因应学术工具电子化、学术规模全球化的新的时代条件,集刊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由北京师范大学姚建彬担任主编,作者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本书主要研究阐述了中国文学在英语、德语、法语国家以及其他地区的年度传播情况,同时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当代诗歌、当代小说、当代戏剧、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并对中国文学的海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清末光绪年间,大清国日益衰落,急需有志之士挺身于危难之际。光绪皇帝以及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力求变法图强。而顽固守旧的后党视之如洪水猛兽,极力扼杀。光绪为图反击,将一份召集新军勤王救国的密令封于一方价值连城的砚台内。不料砚台被与后党勾结的武林人士盗取,随派身为御前侍卫教头,同时也是武林人士的八卦掌高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要转型,社会剧变中的中国人寻找精神依赖和文化根基的迫切心理,以及生态文学这一题材本身所具有的的丰富内涵,使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呈现出一种异常迅猛的发展态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历经政治、经济与文化诸多因素影响,绵延成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人,都有一段故事,都有几首诗词。本书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作品继承了作者以往清丽雅静的风格,将带领读者沿着古典诗词温柔曼妙的轨迹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锦苑之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里的烟火之味与繁盛之美。
《《文心雕龙》范畴考论》从中国文论范畴的生发、演进及形成入手,考察《文心雕龙》创用系列范畴的来龙去脉,厘清文论范畴从生成到《文心雕龙》系统建构的历程,从而理解刘勰如何以系统的范畴创用完成文论各层面的经典性论证,并由此廓定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成就体大思精的文论元典,葆有逾越时空的理论价值。
本专著选取晚清特点*为突出、案例*为丰富的时段对1898-1908年间翻译文学实践中的变化痕迹进行研究,在时间和空间的经纬交织中,研究作为一个动态整体的晚清翻译文学和中国本土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深度分析晚清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转型和现代风格形成中的建构和解构作用。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4包含了《恐怖谷》《新的探案》两篇。恐怖谷:一个作恶多端、凶狠残暴、丧尽天良、名为死酷党的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那个曾经进入敌人内部做过卧底的警察却遭到恶魔拼命追杀。警察杀了恶魔却遭到法庭拷问,到非洲躲避追杀却被风浪卷入大海……新的探案:婴儿那白嫩的脖子里流淌着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3包含了《归来记录》和《魔犬之谜》两篇。归来记录:主要写了福尔摩斯归来后的处理过得一些案件,如,孤身骑车人,米尔沃顿、失踪的中卫等6个小探案故事。魔犬之谜:夜半时分,爵士突然暴死在园外面的沼泽地里,在尸体附近,有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猎狗爪印,难道他的死真是那个古老传说中的大猎狗所为?福尔摩
《关于诗人的中国长诗——司空图(837—908)的〈诗品〉》是20世纪俄罗斯汉学泰斗В.М.阿列克谢耶夫的博士论文,首次出版时间为1916年,2008年第二次出版。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述,包括“概述”“版本”“生平”“研究方法”四章;第二部分是对《二十四诗品》的逐字研究(通过大量用例对字意进行考证)和逐段翻译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以当代英国戏剧中8位剧作家16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当代改写理论的角度,对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进行研究,以探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莎士比亚在当代英国戏剧乃至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独特存在。论述莎士比亚在战后英国戏剧中的独特存在: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一方面,透过战后英国
《愤怒的笑声》是劳马的一部剧作合集,包括《契诃夫医生》《愤怒的笑声》和《错乱的影子》共三篇,延续了作者在戏剧写作中对“笑”的文学史的关注与探讨,企图以戏剧形式串起一部笑的文学简史,呈现笑文化和喜剧精神,是作者向文学史上“那些放肆而可爱”的大师的致敬之作。全书的第二辑收录了国内著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孙郁、陈众议等人关于这些
笑中带泪的冷峻文字,荒诞诡异的人间故事。《一个人的合唱》是著名小说家劳马的全新短篇小说集。书中共收录了劳马近年来创作的八十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中的故事,虽然主人另有其人,发生的地点也并非我们身边,但每每读来,却总觉得与我们息息相关。其风格是劳马一贯以来的“以小见大”:幽默的语言背后是现实的荒诞和讽刺。
《寻找生命中的光亮》是冰心奖获奖作家的获奖作品集,精选了国家一级作家邢庆杰,冰心奖、金麻雀奖的获奖作家王培静,连续三届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作品年度评选一等奖,并有多篇佳作被收入中学教材的曹德权等作家的作品。他们谈成长中的困惑、转弯与告别,也谈生活中的美好与光亮。书中有因声带受损而对人生绝望的歌手;有用自己的钱买书送给偷书
本书选取汇编30位聊城大学校友文家的优秀文学作品311篇,其中诗作134首,词赋楹联99则,散文随笔42篇,小说11篇,评论16篇,寓言8则,剧作1篇等。创作者们在广泛涉猎多体裁创作的同时,自觉在立意、情感、语言上追求真善美,在作品质量与品质上用心用力、精益求精,较好地呈现了校园文学、乡土文学、异域文学等文学形态的精神
该书为学术著作,从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到后世影响,对19世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诗学观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既是对济慈诗学观的整体阐释,对济慈理论渊源和后世影响的系统梳理,也是对诗人诗学体系构建的全面思考。该书让济慈的诗学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价值得以更全面地展现。
本书以北宋诗人郭祥正留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知人论世的方法勾勒郭祥正徘徊于仕隐两端的行藏轨迹,以期从有宋一代士风演进嬗变的大背景下解读郭祥正独特个性及其放旷诗风的形成原因;而后,从内容、体裁、意象、章法、风格等多个方面描摹出郭祥正诗的本来风貌,在解读其诗歌艺术性的同时,也将这些诗歌用作郭祥正心路历程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