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为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文摘丛书之第二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五个栏目,以“学术文摘”和“论点摘编”两种形式对2021年以来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优秀论文予以转载和推荐,并以栏目专家撰写的“主持人语”作综述与导读。入选论文经过栏目组初审、主编复审和同行专家的
本书对哈代小说中的音乐元素书写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究音乐元素在哈代的小说叙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哈代小说中主要包含四种类型的音乐元素:歌词、歌唱、乐器演奏、自然音响,音乐元素书写在叙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环境的烘托、情节的推动等方面。在内容方面,本书立足于对音乐元素概念的界定,挖掘各种类
元代《诗经》学是观照和理解经学变革的一个切入点,而由于长期被“羽翼朱传”和“积衰”等标签所遮蔽,其价值尚未被学界深入挖掘。本书关注元代《诗经》学著述“经史互证”“经传辨析”“诗序变改”等注释策略,概括出诸如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易学与心学融入经学阐释、经学区域性特征凸显等元代《诗经》学的宏观实质,探寻其在经学与哲学实践层面
作为人的文学的集中体现,传记文学集真实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是对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之记录。从古代、现代至当代,传记文学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其间,虽然传记文学不论是审美特性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文学性与历史性兼备的精神内涵亘古不变,仍通过立体的、形象生动的人生样态映照社会现实,给人体悟、促人反思、赋予人积极乐之
本书是一本给所有人讲故事的书,也是一本教所有人如何讲故事的书。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都在一分一秒地创作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只不过,有的人擅长将其讲出来,看似人生精彩又独特,有些人则不擅长讲述,好似人生乏善可陈。本书共分为三篇,内含十二章,从“找到”“讲出”“升华”三方面入手,分别介绍获取故事灵感、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
“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论”提倡文图并重,以超越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播、演变等历史语境,探索图像叙事
本书是一本诗集。作者用诗的语言说出对生活的敬意,由七个篇章组成,代表“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的奇妙的关系。在书中,“我”化身歌者,用一些特殊的音符咏唱生活之光,时代之瑞,自然之臻;“我”是又一个拾缀者,把生活里的那些零碎,微芒,星光,细渺……都拾进了自己的世界里,舒缓地去构建别样的完整,塑造另一种秩序,只为
《见梦一小记者采访行》小小一书,分作三篇,文字的智与美,爱与善,趣.....泉汨汨,溢于笔端。在第-篇小记者趴趴走,小作者从峥嵘岁月的厦门人民海堤精神说起,娓娓道来,跟随踏踩春天的足印厦门日报社融媒体小记者看特区活动,走进了厦门各行各业,小脚步实地探访,用赤子之心讲述厦门故事。在采访金砖、申遗、国际洽谈会过程中,用稚嫩
这本书收入了作家王国宏近几年创作、发表的17部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大部分与农村、打工者的生活有关。短篇小说虽然篇幅小,却最能显示作者语言叙述和小说结构方面的能力,如同百米短跑,对爆发力和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作品充分显示作者对短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娴熟的把握,并且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主题,如用植物
本书为长篇小说,讲述十七岁的大学美术新生卢轲,性格敏感文静。他在暑期旅行中因火车晚点,而误闯入一个叫朱子溪的南方偏远河谷,河谷白马潭有个村子叫九竹林。几百年来,这里环境清幽,民风淳朴,因为周边有七关之险,所以没有被世外打扰和染污,卢轲在乐观的摆渡人连山的帮助下进村,又被热情的族长安排居住在这里写生。在卢轲眼里,这里是充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位脱贫攻坚村第一书记的视角,书写了-个乡村的变化。描写了乡村的鳏寡孤独、贫困独居者、留守儿童、困难户、五保户、孤儿、有基础疾病者当下的生活状态,呈现了这一弱势群体在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的窘迫、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思虑,并呼吁社会不仅要关注贫困者的物质脱贫精神脱贫,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脱贫。以富于地域特
本书收录了一碗清汤羊肉、桃花、天眼、狼剩饭、逃离、寻找秦香莲、辞路、北山狼石头镜、蓝鼻子改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空响》《秋天碎》《去远方》《蛙声一片》《陌生人》《哑炮》《今年不一样》《一路摇晃》《寻人》《空局》《寻找英雄》《腊月》《与家的距离》《村事》等。
本书内容包括:赞美从一只杯子开始、启程、麦青草黄、韦伯的流动球场、陶罐里人声鼎沸、天空飘来座头鲸、倒春寒、箫声咽、打花匠、云朵近在眉梢。
本书以张炜作品为研究主体,探讨张炜的文本、艺术及思想。内容包含小说研究、儿童文学研究、诗歌研究、综合研究、自述与访谈等版块,共收论文及访谈二十多篇,比较全面和深入地展示了张炜的文学成就,对张炜小说以及儿童文学创作的研究尤为突出。本书关于张炜小说的研究论文,对张炜长篇和中短篇小说均有涉及,多是细读精研之后的心得卓见。儿童
南北盘江流域是夜郎牂牁的核心地带,也是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神秘而贫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时,针对此区石漠化严重,破碎的岩溶地貌,脆弱的生态环境,远远超过人口自然增长的承载能力,直接宣布黔西南州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向贫困宣战,激起盘江的浪浪春潮,用智慧与胆略改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断言,书写了
乡土散文集《流淌的时光》描写了散发自然芬芳、洋溢淳朴乡情的田园生活,记述了苦乐参半的人生历程,细腻、真实地传达了活着这样一种平凡存在的本味。
本书精选汇集了2013—2022年来北大新闻网发布的数十篇评论文章,以小见大地展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面貌。这些评论文章既有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也有紧贴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如女排夺冠、屠呦呦获诺奖等;还有邀请专家学者、理论骨干作为特邀评论员
《六十余载北大情》是根据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董文俊老师及他当年的学生、同事、合作伙伴等十多人的访谈而整理的类传记纪实图书,通过董老师在北大六十多年的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描述了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环境,以及董老师自己圆梦北大、帮他人梦圆北大的丰富人生体验。《六十余载北大情》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教育管理
本书系旨在较为系统地搜集整理天门进士的单篇著述,以抢救历史文物,传播历史文化,弥补史乘阙失。书系收录的天门进士诗文及其相关史料,大多录自1949年以前的出版物或手抄件,多篇录自稀见古籍和田野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