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不再有诗歌,诗人的心花便会枯萎;如果没有诗歌,诗人便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曾拥有。本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是诗人自己倾听自己,自己描绘自己,用意志幻化出的一朵朵云。
本书是2019年中国民间文学评论佳作的合集,书中神话研究反映了目前神话研究的多视角、多学科趋势;在传说领域,地方传说同样有优秀成果出现;民间故事的研究与类型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史诗是一种复杂的民间文学体裁,融合了多种体裁的文学传统;歌谣研究方面收入的两篇论文表明了歌谣与生活的关系;谚语与俗语分析了谚语研究的形态学与生态学
本书分别从闽南童谣的历史、方言特色、分类、民俗事象及文化意蕴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梳理闽南童谣的特色与发展,探讨闽南童谣的传承意义。
《青春海上来:环游世界的邮轮摄影师》记录了作者在从事邮轮摄影师工作间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二十多位邮轮摄影师们的人生片段小故事,从邮轮生活照见年轻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四年前,踏入邮轮行业,成为一名邮轮摄影师。她曾在两艘游轮上工作,分别为黄金公主号和珊瑚公主号。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邮轮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人
内容简介/提要 长白山下,关东世家,一卷号称玄图的秘卷突然失窃。门主吴曼峰、其妹曼萧等人携行追盗,万里跋涉,弥历多室。不料拨开迷雾又见诡谲,牵扯入局 的江湖门派越来越多,横天门、崆峒派、少林派、乌龙帮……局面已然失控。 在这场大浩劫的背后,更藏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阴谋。正邪多方殊死相争,却不
本书是一项关于中国早期文学语言形态发展的探索性成果。中国文学史上有两次语言大变革:第一次是商周时期“文言”取代“殷商古语”,第二次是1917年“白话”取代“文言”。本书集中探讨商周时期第一次中国文学语言变革。中国文学语言在殷商起步并定型,形成了“殷商古语”艰深古奥的特色。西周时期,“殷商古语”继续占据文坛主流地位,但亦
本书以立人创建者游惠松的成长经历、教育情怀和文化建树为主线,塑造了献身民办教育的教师群体形象,讲述了漳州立人的故事。游惠松少年艰辛求学、青年为人师表以及中年创建立人的曲折经历,昭示出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人格精神。全书采用纪实文学笔法,通过一种诗意和深度的言说文字,表现出游惠松坚韧不拔、探求真知、不甘平庸且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本散文集的写作,时间跨度很长,各篇文章主题看似写得很散,实则以情字串联全书。情感人生作为贯穿其中的大主题,不仅有对故乡情、父母情、同学情、师生情和兄弟姐妹情的书写,有对因某个场景或某缕气息迅速点亮的记忆的回味,有人在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也有各地采风集成的文字之,本书以时间为序,串起作者徐淑云的人生岁月,记下作者在
这本诗集分为三卷,分别是西藏卷、青海卷和天路卷。前两卷编排顺序按时间前后,即西藏卷(2016.6-2020.8)、青海卷(2011.8-2013.9、2019.10),而天路卷(2016.6-2017.9)为专题卷。卷下分篇,以现代诗歌和传统诗词为分野。因2019年10月的可可西里考察是在青海省,故诗记组诗被移到该卷,
本书所论述的,是以汉语为表现媒介的诗词曲,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下产生和变迁的历史。全书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为诗歌概论,从诗字原始观念的形成、《诗经》和《楚辞》,论述到少数民族诗人和域外汉诗,在最广泛的范围中展示了中国诗学在技巧上、题材上、语言上和审美趣味上的变化;下编为词曲概论,全面考察了从诗到词、从词到曲的转折,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