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东北抗联文学综论、作家作品研究和经典文本解读三个方面梳理了历时90年的东北抗联文学创作概况和不同阶段的创作特征;总结了东北抗联纪实文学的创作特点是以“真实性”为精神内核呈现出近历史真实的整体趋向,对于被忽视的东北抗联儿童文学创作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出其重要价值;最后,书稿对《音乐会》《密林火
《西厢记》是中国封建社会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塞莱斯蒂娜》被认为是仅次于《堂吉诃德》的西班牙名著。这两部作品虽然诞生于它们各自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思潮中,在文章结构和风格上都颇具特色,但它们之间存在多处明显的巧合。这些巧合不仅体现为其故事情节均围绕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展开,还体现在情节发展、戏剧结构、人物特点等方面,特别是它们都
本册讲述古典文学史上大时期、大节点,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作品、作家,科学明晰,生动好读。遵照古典文学史的公认体系撰写,是系统、科学的古典文学入门书。内容拒绝说教,符合儿童理解能力,全面系统,是儿童接触古典文学,开启兴趣之门的启蒙读物。具有人文关怀和历史眼光,其中出现的趣味问答,更是给小读者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浓浓中国风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孙璋于18世纪30年代用拉丁文翻译和阐释了《诗经》,题为《孔夫子的诗经》,这是西方出现的首个《诗经》全译本。本书在《诗经》西传史、中国诗经学史和礼仪之争三大脉络中,对这一鲜有研究者关注的《诗经》译本做出了全面考察。《孔夫子的诗经》不仅是一本译诗集,而且是一部西方诗经学转型期的标志性著作,从《孔夫子的诗经
《关键词(第一辑)》共分为“主编寄语”“方法论”“学者论”“要籍叙录”“成果总目”“学术动态”等几个部分。
本书以晚清小说中的“新人”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阐明“新人”形象的具体内涵。在晚清时代背景下,“新人”形象分别呈现出独立性、主体性、民族性和乌托邦色彩。晚清小说中的“新人”形象,代表了晚清思想文化界对理想国民的想象和期待,是一系列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在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展现。晚清小说“新人”形象的出现是
《燕赵中文学刊》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每年出版两辑。本刊立足燕赵大地,以刊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主,设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字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语言学研究与汉语教育、燕赵文史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本书以散文为主,包含两篇短篇。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生活随想,有旅行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读书随笔,这些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用一双寻求美的眼睛和一支笔来展现所感所悟。如果能带给读者一些温馨和温暖,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便达到了作者的初衷。
本书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一》四十五则词集提要的笺注,结合史书、方志、文集、诗话词话、笔记小说、人物传记等相关资料,笺注传主生平概况、馆臣引言出处及辨讹纠补四库馆臣于年号月份、引书引文、人事考据、作品考证、文字校勘、卷数阕数等方面的失误,并加以材料举证,以此丰富“四库学”的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牢记教育使命、交流交融,砥砺奋进前行、建章立制,创新德育工作、锐意进取,谱写东辉华章等,共七章。具体内容包括:校长谈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通知来了、援藏是为了什么、湖北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师“接棒”为山南教育再做贡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