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步伐,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程度,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5年四川民族地区人口518.2万人,占四川总人口的6.29%,城
国民经济对非能源矿产资源依赖性的增加和其开采加工工程对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危害是一对难以协调而又必须协调的矛盾。《非能源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关键技术与过程研究》通过对非能源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利用、回收及处理全过程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明确经济发展与非能源矿产资源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非
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2015~2050年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二是对实际缴费率、覆盖率、平均替代率的变动进行分析和预测;三是按照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对2015~2050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四是对延迟退休、名义账户制、财政补助等措施对企业职工养老保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研究的*成果,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性。*,梳理了一盘散沙式的学术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重点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主动的盘点,使之成为更加规范的学术理念。第二,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的研究从盲从、前反思的阶段转向自觉的、反思的阶段。第三,使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的研究中
本书为我国农村问题研究学者张英洪在2012~2016年撰写和发表的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文章自选集,这些文章立足于当下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实际,探讨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治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了新型城市化的建议,其核心是赋予和保障农民权利,增进农民福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书以处于向现代工业大省转型过程中的河南省为对象,从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供求与融资、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人力资本投资与河南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展开探讨,研究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性质。
作者通过理论建构与案例研究,归纳了企业社会价值共创管理过程的6个行动阶段投入、协同、带动、创造、转化、溢出及相应的24个管理行为。本书结合经典与前沿的70个实践案例解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战略的落地提供了方法和行动路线。本书还具体分析了社会价值共创行动中企业需关注的4类市场信号与6种共创管理能力,提供了30个扩
鉴于目前金融状况指数(FCI)的研究缺乏灵活动态性,本书从通胀控制目标出发,引入MI-TVP-SV-VAR模型,选取5个金融变量,估计其每一期的灵活动态权重,构建我国灵活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分析它对通胀率的预测能力。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本书构建的FCI与通货膨胀有很高的相关性,且领先通胀1~7个月,能够很好地预测通胀。
《转型期金融运行与经济发展研究》以学术史与理论演进为分析中国问题的逻辑起点,对利率政策作用机制、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动态做系统分析,围绕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货币供求、利率、通货膨胀、投资、经济增长等变量协同趋势进行刻画并提出货币政策建议。指出1998~2002年通货紧缩是经济调整的重要机遇期,应着力解决全社会金融资产分布失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城市无疑是游客流动*为集中的区域。《基于旅游攻略的城市内部游客流动研究——以南京市为例》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攻略的数据挖掘,从游客这一流动行为主体出发,构建要素间游客流动的网络矩阵。将城市流动进一步细分为景点之间游客流动、景点与酒店之间游客流动和对外交通节点与酒店之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