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
本书是“身体”意义的呈现,它在立足性别的基础上,又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到“历史”“民族”等领域,突出女性视角在探析解决这些问题中的独到价值,给女性文学研究和相关历史、民族研究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优秀的女性文学研究著作。
本书以《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为研究对象,以古典文献、古代诗学、古代学术研究为理论基础,以研究《三管英灵集》的编纂背景、文献来源、编纂内容、诗史建构、编纂价值等为研究路径,系统探析了《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价值、诗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邺下风流”与“竹林风度”,既体现在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的人生履历上,又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书写之中。人们对建安时期“五言腾踊”的原因多有探寻,对正始诗赋的特点也多有探索。本书即是对这两个文学群体的历史描述,并追问建安、正始文学兴盛的原因和动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新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杨深秀是清末著名的爱国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他还是清末著名诗人,诗歌成就也非常高。著名学者陈衍称赞其诗“根柢盘深,笔力荡决,而发音又皆诗人之诗。”本书收录杨深秀现存所有诗歌,并作了全面的整理、笺注,对了解杨深秀其人及其诗有一定的价值。
唐诗研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总集研究又是唐诗研究的重要内容。明代上海学者张之象编成的诗歌总集《唐诗类苑》,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是明代众多诗文选本中极有特色又颇具争议的一部作品。本书按照“依类系诗”的方法编排,共采录173种唐五代诗学文献,将有唐三百年的诗歌按题材分类汇于一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平民意识倾向,这表明中国文人从传统向现代意识的转型已基本完成。中国文学可以说从宋代以后就逐渐开始了向平民文化的靠拢,而这一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和市民文化的形成而缓慢形成的。所以,平民意识的形成是与市民阶层的出现相伴随的,使传统文人士大夫意识逐渐消解,最终在近代西学东渐和以下层社会为启蒙目的的“
闻一多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大诗人,又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者。从诗歌创作到学术研究,一方面意味着人生和精神的转换,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互动关系。本书立足于闻一多诗歌创作中的学术含量和学术研究中的诗意化风格,抉发闻一多的史家意识,重点研究闻一多古典学术研究与中国学术史的关系,特别
本书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与评点派的研究,二是对中国古代小说史与几大名著的分析,三是对唐人传奇中豪侠类作品的讲解。全书集知识性、理论性、趣味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书中涉及的内容既有深入的理论探讨,也有通俗的鉴赏分析,堪称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