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用西方经济学模式的规范研究,研究我国贸易开放政策如何影响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书中大部分实证结论都是基于大型微观数据而得,结论比较可靠准确。研究结果不仅有鲜明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的出口决策,并对政府的贸易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区域协调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研究》主要尝试建立了一个公平与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通过对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观察与反思,探讨在新常态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机制,以及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本研究中关于大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引起学界的关注,获得了广泛好评和肯定。
本书是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新修订译本,内含24页彩色图片,另保留原书风格20幅黑白题图。《撒马尔罕的金桃》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撒马尔罕的金桃》选取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科学考察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基本状况,包括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LUCC科学考察报告、全球LUCC数据对比分析、基于MODIS物候特征的黑龙江流域土地覆被分类、考察区中俄蒙三国LUCC对比分析、典型土地覆被类型——积雪覆被的时空变化分析、土地覆被
2009年6月,李驰在北京见到索罗斯,提出了一个思索很久的问题:能不能既做巴菲特,又做索罗斯?“可以。”是李驰得到的答案。巴菲特和索罗斯,是每个投资者都绕不过去的名字。他们好像两个方向标,把投资者指向投资与投机的南辕北辙。究竟,投资和投机,是否水火不相容?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游戏场上,究竟是该向左走
本书从地理空间分布入手,结合GIS软件绘图方法,论证土地退化与贫困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县为最小分析单位,分析土地退化县中贫困县的分布。分析尺度从全国到中东西部,再到西部土地退化发生的主要6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西部,土地退化与贫困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本书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地区经济结构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之间相互关系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一个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的全新视角。基于这一视角,不但可以有效解释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原因,而且也可以解释中国不同地区经济转型路径的差异和市场化进程不一致的现象。
本书以系统论、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各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绩效、国际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循环经济政策、国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理论参考。
本书描述了在生态文明大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循环经济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剖析了循环经济规划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叙述了循环经济规划应涵盖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循环经济规划编制的主要方法;并从宏观、城市和园区以及社会等层面,选择了典型循环经济规划案例进行解析。
特大城市的CBD发展一直是世界尤其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其中特大城市核心功能服务区的管理状况对于城市发展更具有关键意义。本书以北京CBD为例,在借鉴全球主要中央商务区不同特色区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路径。希望对我国特大城市的CBD发展有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