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纪年》收录了作者近年所创作出版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庚子故事集”“辛丑故事集”以及“壬寅补遗”这几个部分。其中部分文学作品集曾获得过荣誉,比如《庚子故事集》曾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辛丑故事集》曾获首届漓江文学奖。还有一些中短篇小说也在当年的榜单中名列前茅,比如,《随园》曾获首届收获文学
临近退休的律师林抵达接手了最后一次辩护工作,被辩护人是一个九十岁的杀人犯,他杀死的是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但是这个杀人犯内心却拒绝律师辩护。法庭上他既认罪又不认罪,但因为昏倒在法庭上,法庭终止了审判,在抢救他的时候,人们发现他身上写着“不要抢救我”几个字。林律师发现这个案件还牵扯到自己曾经暗恋的同学陈绍兴,她一直在国外工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共收录了二十余篇国内多位著名学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既有作家作品研究,也有文学史料分析。这些文章反映了近期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信息。按照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全书大致可分“当代作家研究”“当代作品评论”“现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透视
本书精选九篇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关于乡土文学的文章。中国乡土小说在每一个社会时间段中,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色。当下的乡土文学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如何表现现代的乡土社会,作家面临着种种创作危机,特别是价值观的游移和眩惑,让作家不能自已。“新乡土文学”何去何从,是关系到乡土文学能否凤凰涅槃的新生问题。本书是南京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最新一辑,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胡晓明主编,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篇设“中国文论的新契机——特色专栏建设”,刊发中国古典文论体系及特色研究的文章,其余常规栏目本辑简单划分为“诗论”“词论”“文论”三大板块,收入有关中国古典诗学、词学
《晚霞集——我的文艺笔记》是作者晚年的随笔集。作为小提琴演奏员和教师,书中大多是解答一些音乐上的问题,同时发表一些对文学,影视,哲学方面的感想。一些回忆性的文字娓娓道来,写出和钱谷融先生的父子情深和民主家风。文学、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涉及简·奥斯汀、威尔第、华格纳、肖邦和巴赫等的经典作品。书中还包括对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的细致
?为什么孩子总对同一本绘本百读不厌? ?如何通过共读真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学习力? ?不同年龄的孩子,到底该选什么样的绘本? ?亲子共读时,除了"照本宣科"还能怎么做?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绘本,不仅是图文结合的艺术品,更是具有“四会一本”特质与功能的教育金钥匙,它能同时培养孩子的认知力、审美力、情感力和社交
本书为“清人历代词选丛刊”之一种。由清代黄苏编选。黄苏,生卒年不详,原名道溥,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人。其主要成就即编选有《蓼园词选》,通过选词与评词,从隐显两方面提出“思深而托兴远”“婉恻”等论词标准,既着力于推崇词体,又维护了词体本色,还起到救弊补偏的积极作用。其词学观点既受儒家传统词学
本书以同学的视角,写实的笔法,通过对20名大学同学的跟踪采访,记录20年家国巨变下个体命运的沧桑变迁。 记录时代,记录青春,记录变化中的社会,为中国的发展留下一个时代样本。
《浙江蚕歌文化研究》收集了遍及浙江蚕乡的实地调研一手资料,也是对即将消逝的浙江蚕歌进行抢救性保护,将散落于民间的视频、音频进行翻译,将零散辑录于地方书籍中的蚕歌进行整理,从文化理论上给予提升。挖掘每一首蚕歌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从浙江历史悠久的植桑育蚕、蚕农辛勤劳作而生活富足、广为流传的婚嫁礼俗、蚕歌文化保护与传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