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2018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组织开展情况。下篇主要介绍2018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组织开展情况。
本书介绍了凉山地区光叶紫花苕、燕麦、多花黑麦草、圆根、蓝花子等的栽培历史、栽培技术、栽培管理技术流程和凉山地区一年生饲草发展对策及路径等理论与技术。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稻田生态服务功能内涵及其评价方法、稻作技术发展对我国稻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稻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种植格局变化对我国稻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特色稻田生态服务功能及补偿机制研究等。
本书以新疆棉花为对象,阐述棉花生产布局和种质资源现状,棉田现代耕作、精量播种与保苗、机采棉棉花化学打顶与群体塑形、水肥药高效管理,机采棉采摘及储运等一系列现代植棉技术,以及棉田清洁生产——残膜污染防控和特色间作模式——枣棉立体高效种植。
本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木薯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共享品种和相关技术,包括主要的木薯栽培种的单产、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氢氰酸含量及抗逆性等内容。
本书围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制种生产中的关键气象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两系法杂交制种生产上的时空择优气候诊断技术思路,建立了相应的气候风险诊断技术模型及其等级指标,分析了湖南全省各地的气候风险分布规律与特点,确定了湖南的各主要制种基地县等。
本书共分为四章,介绍了东北晾晒烟的植物学性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病虫害抗性等重要特征特性。
本书以全球发展的视野和宏观发展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热带作物产业链上的重要科技创新节点,对当前热带作物科技发展进行总结梳理,剖析制约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科技发展的诸多问题与短板,研究热带作物科技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满足现实需求的热带作物科技发展建议。
本书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主要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介绍,包括大叶相思、台湾相思、朱缨花、苏里南美蕊花、牛蹄豆、银合欢、合欢草、羊蹄甲、腊肠树、刺果苏木、决明等。
本书以中国北方常见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为重点,由基础篇、技术篇、附录篇三部分组成。基础篇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分类、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植物栽培和繁育技术、野生抚育及采收、加工与贮运等内容,技术篇主要介绍具有地区和用药代表性的药用植物种类,从该植物概述、生物学特性、选地与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