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分析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结合历史变革,展现了诗人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到晚年不拘一格的个性风采:激扬蓬勃的青春意气、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等。
本书全面阐述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在他倡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初步实现。重点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目标及其实践形态、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丁国旗执行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秘书处、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室共同编辑出版的一本论文集,每年出版2期。本期内容分为五个板块: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社会主义文艺研究、西方文论研究、前沿译介等,对
列宁在这一著作中详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思想。孟什维克认为“决定”召集立宪会议就是革命的彻底胜利。列宁指出,孟什维克的策略不是把革命推向前进,而是拉向后退,他们提出的口号事实上没有超过君主派资产阶级的民主口号。在布尔什维克看来,革命彻底战胜沙皇制度,应该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革命的胜利和实
本书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在1863—1866年期间写的经济学手稿。时间跨度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完成之后,到1866年完成《资本论》第三稿。考虑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的篇幅,本卷收入的是:(1)第一册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和前面几章保留下来的若干散页,马克思在整理《资本论》第一卷德
本卷收入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结尾部分,主要是第XIX笔记本至第XXIII笔记本的内容。1861-1863年手稿是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继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之后写成的又一部手稿,共23个笔记本,马克思亲自编了连贯的页码,共计1472页。手稿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它的写作从1861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最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文库》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案等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括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
本卷译文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开放传统,试图为作为思想理论和政治思潮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作出贡献,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批判结合起来。译文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思想传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作者包括国外左翼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本书为修订版,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针对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围绕“实践”“历史”“社会”这三个主要概念,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重点分析和评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等思潮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解读,系统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价值,以及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向度,并尽可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