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先验人类学的理念为线索,以其中的核心问题为导向,综合性地重构了康德的判断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还采取了历时、共时相结合的方法,追踪了其判断观的发展过程。在先验人类学的理念下,判断可以被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理论判断、实践判断、反思判断。对于三者的探讨,均是以作为命题的判断为出发点,经“作判断”的思维活动,最终揭示出体
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围绕人类解放的终极价值追求展开各个环节的批判。本书基于整体性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着重从构成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各个部分的整体性以及各部分相互联结的演进整体性这两个维度,论证马克思主义如何在批判中建构自身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前一环节的批判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自然观、劳动观、生产力发展观、革命主体、社会矛盾理论、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等多维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理论进行研究
本书采用主要脉络和具体个案相结合的叙述方法,试图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这一命题作一历史梳理。首先,本书在导论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成就作了系统梳理。第一章致力于提纲挈领,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和文学批评实践成果,明确其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意义。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浩瀚的生平著述中,并没
本书系统论述了英国文化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代表人物、操作策略以及学术成就,进而探讨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指出它们的优缺点,以解决学界一直在争议的文化唯物主义的属性问题。通过翔实的研究和论证指出,早期的文化唯物主义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具有高度重合性,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部分;但
本书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重点研究项目、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及其当代意义研究”丛书第二辑之一种。本书主要通过系统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规律论述的思想轨迹,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概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核心观点、主
本书是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编辑的年度研究报告,收集了全国毛泽东研究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批作者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名家访谈,是对著名学者李捷研究员就“我们为什么怀念和研究毛泽东”进行的访谈;2.特稿,收入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同志的文章,阐释了毛泽东科学预见的六个特点;3.“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井冈山因此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本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动展现毛泽东井冈山时期的领导艺术。首先,深入分析总结毛泽东在这一时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即上
在西方,“政治哲学”(politicalphilosophy)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学问。从苏格拉底以降,西方政治哲学始终以追问正义与善好、律法与统治、契约与自由、义务与权利、共同体与个人等“属人事务”的终极根据为己任。本教材精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黑格尔、穆勒、哈耶克、罗尔斯等西方古今重要政治哲学
2016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的颁布,“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学术性和政治性的双重属性,在教育引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