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首要重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有三种不容忽视的文化主张: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儒学复兴论和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张岱年先生是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的理论奠基人和重要阐发者,本书从历史和理论双重维度展现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全貌。历史纬度:梳理其发展历程和阶段;理
“尘海苍茫沉百感”是鲁迅的名句。本书秉承马克思、鲁迅的精神气质,以随笔、杂感的表达方式,分“上下求索”“代际薪传”“盘根错节”“心事浩茫”四辑展示了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现实观照和深刻思考。内容既包括对马克思作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现象的探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的辨析,还有关于学术史的清理和学者群体代际更替现
本书力图在吸收马克思经典著作智慧以及现代科学技术论理念的基础上,确立一种科技与人文相得益彰的文化科学,恢复科学的文化内涵,构建起一个丰富、自由而开放的科学技术世界。全书分三卷:第一卷“马克思的科技审度”主要是对马克思文本中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提炼及阐释;第二卷“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介绍了科学主义思潮兴起、流行和泛滥的过程
《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以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历程为前导,着力研究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而走向历史的深处,即发现历史自身规律的过程,由此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在人类历史观变革方面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其中特别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范畴、理论价值、内在矛盾以及通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性进行
本书是“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中国军事专家文库”中的一部。本书共十一章,前三章对毛泽东的军事生涯和军事理论创造做了概述,后八章阐释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人民战争思想、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机动灵活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国防建设思想等,既全面反映了
本书是“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中国军事专家文库”中的一部。本书是集作者学术研究之大成的一部毛泽东军事思想史论,通过从大革命失败得到的最惨痛教训、认识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之路、为抗日持久战制定政略和战略、应付抗战胜利后局势的总方针、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四步曲等历史事实的回忆与分析,写
致力于探究文化伦理的基本问题,以文化哲学、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实证考察与文献分析,运用理论归纳与演绎等方法,深入文化领域,考察文化行为,原创文化伦理学基本理论。本著作从阐述伦理学基本理论即完善原则与正义原则开始,以此为指引确立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以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
本书考察了社会形态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回答了“马克思为何走向拜物教批判”的问题;重新梳理了“拜物教”(Fetischismus)及其相关词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辨析了马克思著作中的Versachlichung、Verdinglichung等关键词的涵义及其与拜物教批判的关系,回答了“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有何具体指向
本书主要讲述了1976至1984年间,邓小平带领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本书深刻、细致地解读改革风云,触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感动,具有极强的现实
本书收集整理毛泽东在延安期间题词222幅,共计6个部分:1.为各界人士题词;2.为各类事件题词;3.为各类院校题词;4.为图书报刊题词;5.为劳模题词;6.题写的祭文、挽词、挽联等。这些题词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