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中国声音》《玩具》《游戏》《月儿弯弯照九洲》《数蛤蟆》《落水天》等钢琴曲。
本书立足于闽台两地的南音文化,研究了它的生态、历史、现状、传承、发展、传播等,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较为高层的位置进行审视,为南音在闽台两地的传承、发展与研究奠定基础。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选入了“第一届香港琴学座谈会”中的七篇论文,内容涉及较广的琴学领域,并且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编排。七位论文作者半数皆是德愔琴社成员,无分年龄、学历、职业,一概是学有师承的弹琴人。他们秉承着虚心学习文化、理性讨论问题的精神,通过这些论文,培养琴人之间的论学风气,助力琴学的
《琴学论衡——二〇一九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现代琴学丛刊中的一册,收录了2019年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提交的论文,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琴乐、琴谱、琴器、琴人、琴派以及与古琴相关的文学、戏曲、中外文化交流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也牵涉文献学、美学、史学等,极具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促进琴学研究的深入,对推动中国古琴术文化
该书为《现代琴学丛刊》中的一册,为2015年6月香港琴学青年论坛研讨会论文集选粹。全书分为五个板块,共19篇文章。第一个板块琴曲考订与分析,考订与分析了古往今来的五首的琴曲各自特点。第二个板块琴史与琴学文献,阐述了自宋代第一本《琴史》成书后,琴史与琴学文献之后的发展及流传情况。第三个板块琴学理论与文化,在琴学发展的基础
《秋声琴馆遗稿》为《现代琴学丛刊》其中的一辑,是关于古琴大师凌其阵先生的作品集,全书分为“上篇著述”和“下篇琴谱”两个部分。“上篇著述”又分为“学琴劄记”和“学琴札记补”两个部分,共约56篇小短文,主要是关于凌其阵先生自身学琴往事和心得体会、论文、札记等。“下篇琴谱”分为“琴曲”和“琴歌”,各16首,主要是凌其阵先生代
《古琴艺术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主要是辑录作者多年来对古琴研究心得的点滴,采取深入浅出的手法介绍古琴音乐艺术的不同层面。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美学”,“美学”部分主要论述琴乐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调,探讨了琴乐中的虚实因素、其飘带精神之美、从琴诗的分析中看其审美情趣、并探讨琴道与禅道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风格”,
雷锋精神,是时代永恒的呼唤。2013年,长沙市邀请中国音协共同开展雷锋主题的全国性征歌活动,赛后结集出版了《首届“情系雷锋大爱长沙”全国原创歌曲征集入选作品集》,广受读者们好评。10年后的2023年,正值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潇湘诗会”等部门、机构牵头下,重新整理、
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讲解了在学习电子琴弹唱前,读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第2章是10首歌曲片段的示范弹奏练习;第3章讲解了由8个和弦所组成的5个经典和弦进行套路,以及在歌曲中经常出现的其他和弦进行套路,并列举了每个和弦进行套路在流行歌曲中运用的实例,以供读者理解和练习;第4章讲解了电子琴自动伴奏的基本操作方法;第5章提
本书旨在为吉他初学者提供一个从16世纪到21世纪的吉他曲目的概览,精选三百年来最经典的乐曲汇编成集,曲目具有极高的音乐性同时又易于演奏,有助于激发初学者“玩音乐”的乐趣。本书收录作品跨越三个不同的时期:一是琉特琴处于黄金时代的16世纪,二是五弦吉他作为新潮乐器风靡欧洲的17世纪下半叶,三是六弦吉他成为订制,巴黎涌现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