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化是全球农业面临的紧迫挑战。为宣传庆祝2021年第八个“世界土壤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IUSS)和全球土壤伙伴关系(GSP)共同发起以“盐碱土”为主题的儿童科普读物创作大赛。本书选取其中十篇优秀作品汇集成册,以飨读者。每则故事都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帮助家长和孩
黑土因其丰富的有机质含量以及天然的高肥力世世代代备受珍视。正是黑土这种天然的高肥力特性,近三分之一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草原和森林)被用于农业生产。粮农组织通过其全球土壤伙伴关系,正致力于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为此,粮农组织建立了国际黑土联盟,首次尝试全面概述全球黑土的现状。本书介绍了黑土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重要性
本书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室内控制和模型拟合相结合的方式,探析石漠化区典型生境中苔藓植物物种分布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筛选石漠化区典型苔藓物种,探究典型苔藓植物对干旱-复水的生理动态响应,进一步明晰苔藓植物的水土保持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典型苔藓植物在石漠化区发挥水土保持功能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本书不仅对西南岩
本书以西南喀斯特高原坡地土壤侵蚀/漏失过程与机理为研究核心,辨析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漏失研究中的关键术语,分析侵蚀环境、水文过程、地表侵蚀、地下漏失、研究方法及阻控措施的研究动态,以及贵州喀斯特高原坡地分布、土壤、地质地貌等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观测及室内分析,本书解析喀斯特坡地地表微地貌、土壤属性、地下裂隙形态结构
土壤碳汇提升与土壤污染控制已成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国家重大需求。本书主要针对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稳定机制及云南高原地区典型人为活动干扰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及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全书共分12章,分别为土壤有机质的概述、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研究方法、土壤有机质周转的研究进展、氢氟酸对发酵前后
本书紧紧围绕贵阳市花溪区耕地地力情况进行研究,主要从花溪区耕地地力调查、作物适宜性评价两方面展开。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采样,对花溪区耕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进行分析测试,并根据耕地地力情况进行水稻、玉米和辣椒的适宜性评价,以期为花溪区各乡镇耕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紧紧围绕贵阳市耕地地力情况进行研究,主要从贵阳市耕地地力调查、作物适宜性评价两方面展开。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采样,对耕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进行分析测试,并根据耕地地力情况进行水稻、玉米和辣椒的适宜性评价,以期为贵阳市耕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系统阐述了农业遥感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也涵盖了国内外农业遥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全书共7章。第1章概述农业遥感学科内涵及其发展历程、农业遥感分类体系、农业遥感系统框架结构;第2章简述农业遥感理论基础;第3章至第6章系统介绍农作物生理生化和农田环境参数的农业定量遥感反演方法,以及农情遥感、农业土地资源遥感
作物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本绘本采用“小英雄”与“捣蛋鬼”等生动形象的表述方式,配以精美的手绘,讲述了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施用化肥对满足农产品需求的不可或缺性、化肥施用不当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科学合理施用化肥的原则。希望小读者们从小树立关于化肥“功”“过”的正确认识,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在概述农作系统模拟模型的基本定义、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和建模原理及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农作系统模拟模型的构建流程,系统阐述了作物气象环境、作物阶段发育与器官建成、作物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作物同化物分配与产量和品质形成、作物功能结构、土壤水分平衡与水分胁迫、作物养分效应、作物胁迫响应、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等过程的模拟理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