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作于20世纪初,旨在为解决德国《劳动团体协约法》制定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学解决方案。本书系统阐述了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自决力量的积极意义,认为国家应该承认社会自决力量。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当制定团体协约法,并赋予团体协约针对不特定第三人的造法效力。本书是德国劳动法之父辛茨海默的代表作,为德国当代集体劳动法
《美国劳动法精要》是一本为劳工律师、劳方和资方代表、学生、一般执业律师以及工会会员、政府官员和其他国家的学者编写的通俗易懂的劳动法指南。包括国家劳动关系法、不当劳动行为、集体谈判关系、争议处理、公共部门劳动关系、公益劳动法以及职业体育中的劳动关系。该书出版以来的每一个版本都注重反映美国劳动法的最新发展。第六版中融入作者
本书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关注了人与共同体,这是作者思考法律问题的出发点。在他看来,法律所要意图服务的人及其共同体,是一个道德现实,作者进而反思,如今的法律则已逐渐偏离了它应支持的这个道德现实。相较于它要指向的真正目的,如今的法律更偏爱合意。第二章则旨在找到联结法律与民族文化或习俗道德的的途径,试图展开这个指南指向的核心
第三帝国运用高度的理性批判魏玛时代树立的现代法治精神,无限放大民族共同体和政治国家的象征性意义、压缩公民个体的权利与私人空间,创制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在任何时代都只能被定性为不法的极权统治秩序。法律和法律人在这场由纳粹发起的全面的社会改造的过程之中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尽管常常强调其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并导致这一时期德国
本书是英国杰出法学家威廉特文宁以切身经历为线索,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理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这既是一部引人入胜且通俗易懂的学术回忆录,讲述了特文宁教授的思想与著述在非洲、北美洲以及欧洲的语境中长达六十余年的发展;又是一部严肃而权威的法学理论专著,探讨了法律的概念、法律教义、法律推理、语境中的法律、法律与发展、法律
本书针对入职、劳动纠纷、员工违纪、离职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有关职场的法律知识。本书每节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职场人常遇见的问题,或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普遍发生的纠纷,通过法理分析、知识扩展、法条链接、普法提示这几个板块,详细分析案例并给出法律依据和解决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希望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和学习法律
本书第一章开篇引出核心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涵盖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两个层次,并重点阐述了依法治校与学校法律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至第五章围绕学校法律风险管理的范围外延,涵盖学校与学生、教职工、家长及社会不同主体之间全方位的法律关系。行文方式上,本书的主要章节均以现实案例为切入点,将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法律知识和企业
实务中,合同有效是常态,合同无效属特别情况。本书通过逆向思维,从否定角度对合同效力进行研究,重点围绕确认合同不成立、确认合同无效、撤销合同、解除合同四个分类,对上述否定合同效力因素进行类型化研究,以关键词、场景、事态发展(纠纷产生)、焦点问题、结论、典型案例索引、相关法律法规、律师分析八个模块构建行文体例,形成166篇
文化产业的新兴发展,对产业建设中的法治提出迫切需求。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娱乐法体系,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立足当前文化产业实践,主张文化领域的法学研究要回到文化产业与法律的关系上: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为主体;从基于文化和基于产业两个维度,构建公私法混合型体系;从文化产业中的内容规管文化遗产
本书采用第一视角,以日记体形式记录了国浩律师事务所首批驻藏律师在为期半年的公益法律服务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内容涵盖了三名驻藏律师在西藏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时涉及的工作、生活、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回忆自身在援藏过程中处理的案件和日常开展的公益援助工作,对西藏地区基层法律发展现状、藏族同胞当前法律需求和困境进行了总结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