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平凡人视角解读曾国藩家风家训的作品集。 书中精选了40个有关曾国藩家风家训的背景故事,结合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从耕读传家、修身齐家、孝悌和家、勤俭持家四个篇章进行深入解读,不仅生动再现了曾国藩经久不衰的家风家训文化魅力,更彰显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每篇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曾国藩家风家训文化的独特性。每个与曾国
本书是一本译著,作者收集和整理20世纪前半期韩国和中国的报刊材料等,以吴相淳、柳树人、梁白华、丁来东、金台俊、申彦俊、李陆史、金光洲、李明善等当时在中韩两地活动的文人们的相关活动为线索,实证地考察和梳理了鲁迅文学和鲁迅思想在韩国的译介、影响以及接受情况,并进一步考察了现代中韩文人以鲁迅文学为媒介展开的思想文化交流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知识界兴起了对以道家思想和唐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推崇热潮,视其为反思西方文明危机的“东方之光”。本书聚焦于此背景下德语诗人对中国唐诗的创造性“改译”(Nachdichtung)实践,以德国自然主义诗人阿诺·霍尔茨、印象主义诗人理查德·德默尔和表现主义诗人克拉邦德为核心个案,深入考察他们如何借助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菲利普·罗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欲望叙事为切入点,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罗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系统考察。本书通过构建几条核心伦理主线,纵向梳理罗斯各阶段创作,揭示罗斯在不同历史时期伦理观念的演变轨迹。同时,深入探讨作品中呈现的家庭伦理、政治伦理及性爱伦理问题,剖析少数族裔在美国伦理环境中的困境
与现代大多数作者身份为“职业作家”不同,中国古代作者的身份极为特殊,即他们基本都有一个“官员”的身份。从西方后现代“身份”理论介入中国古代文学活动,研究中国古代作者身份的特殊构成,可以看到作者的这种特殊身份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去重新认识中国古代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学活动的研究和认识,也能够多一个视角。
纳撒尼尔·霍桑在他的创作高峰期为孩子写下了两本希腊神话故事集。他用哥特式和浪漫主义手法改写了十二则神话故事。故事过滤了原本希腊神话中的黑暗元素,冠以时代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行,情节曲折,想象丰富,文风雄奇,文笔逸。霍桑本人称:“在我写过的所有作品中,没有哪一部比得上这些由古老神话改编而成的儿童故事。”
本书是一部短篇推理小说集,由9个悬疑与文学结合的故事组成。背景设定在大正与昭和初期,主角多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无法实现的感情因无法实现而更加炽烈,最终走向失控结局。作者以花比喻生命,探讨宿命感与复杂人性,在展现昭和时代男女面对真相。
本书主角村上是一个盲人老人,年幼时跟随母亲迁往中国生活,后来又回到日本,他的哥哥却因湍急的河水与之分离。直到成年后,他的哥哥才作为“日本遗孤”与家人重逢。然而村上的孙女不幸得了肾衰竭,自己又因身体状况无法捐肾,求哥哥时哥哥毅然决绝的回绝让村上在无望中生出了怀疑——这个四十年未曾谋面的“哥哥”,真的是自己的亲生哥哥吗?村
本书是一名重症监护室医生从其自身一线工作经验出发,写的一部以重症监护室ICU为背景的半虚构短篇作品集。通过医生小海的视角,讲述了ICU中发生的生死故事、医患关系、家庭温情以及医者的职业使命与内心世界。全书分成三辑,共27个短篇。第一辑以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为主,第二辑讲述重症监护室病患的治疗故事,第三辑则从主人公小海的医
绘本《鸡毛信》描述了主人公海娃机智勇敢,与敌人智斗,成功完成任务的故事。“鸡毛信”的故事深入人心,至今烙印在许多人的心中,主人公海娃也成为经典的小英雄。绘本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绘画细腻有童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为更好地引导小读者阅读本书,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还基于本书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