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从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属性,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与腔调,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的不同方面简单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下篇介绍了云南民间歌曲的基本种类、云南民间乐器及器乐、滇剧音乐、花灯音乐、原生态民族音乐,并论述了云南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由整体而局部、由大到小地向读者展现了在世界
本书首先对钢琴这件乐器传入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钢琴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生存的基础以及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类型与呈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最后则重点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百年征程,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与作品展开分析。
这本《苗族合唱作品集》的出版,对于苗族合唱的发展与系统化梳理将起到很好的铺垫与促进作用。曲集内收录了国内多位作曲家有关苗族合唱的倾情力作,既有大家喜爱的《贵客来到家》(陈国权)、《飞歌与跳月》(陈怡)、《青青苗岭》(徐景新)、《苗岭你好》(黄钟声)、《大家来踩鼓》《木鼓敲起来》(王德文),又有《芦笙大摆裙》(唐德松)、
本书分为4册,包括器乐、曲牌与襄武秧歌、套曲《十大番》、套曲《小十番》与《十样锦》。
本书以世界音乐文化的视角,选辑了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不同地区,特别是不同文化语境中的音乐表演事象,以呈现音乐表演所涉及的艺术、生理、心理、历史、民族、社会、哲学和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此促进不同观念、思想之间的相互参照和理解,从人类社会宏观的角度,体现和反映音乐表演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内在意义的文化实践过程。
本书分为3册,包括套曲《小十番》、套曲《大十番》、其他常用乐曲。
本书共五章十四节内容,附加43例曲牌音乐多声部曲谱谱例,提供辅助教学的音频内容。主要以陇东道情皮影戏曲牌音乐为研究主体,重点介绍了陇东道情音乐与曲牌音乐来源、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陇东道情文场乐器的形制、功用及乐队编制分工,陇东道情器乐曲牌音乐,陇东的道情器乐曲牌音乐结构的分析、使用及功用。
本书主要以8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余部二胡协奏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0年代前、后两个时期作品的研究,总结不同时期音乐语言与创作思维的特点,提炼整个80年代二胡协奏曲的风格特征,并结合80年代的历史背景,阐释该时期作品音乐内容、形式、观念的变迁与成因,最终客观评价其历史贡献与不足。
本书分为六章,其中理论常识四章,鼓谱练习两章。内容涵盖了陇东道情皮影戏打击乐器的介绍、演奏技巧与训练方法、传统传承方法、学校传承现状与教学方法探索、打击乐运用、记谱、练习实例等方面。全书根据学校传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艺人+教师”的“双师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锣鼓点子(经)转换为文字谱、字母谱、分行总谱、联合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