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虽以北朝文学对南朝文学的接纳作为主题,但并非直接从文学创作与交流的层面入手,而是从北朝自身政治环境、文化渊源及文化追求为出发点,分析北朝的不同人群如何在接纳南朝士人、南朝文化以及南朝文学创作习惯的同时,始终保持本文化圈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对其接纳的南朝文学进行改造,从而最终对隋唐文学产生影响。具体来说,本书通过平齐民
本书作者对《山南诗选》进行简注,《山南诗选》是清代汉中知府严如熤编辑的一部山南地区的诗歌选集。辑录了自唐至清,跨兴安(安康)、汉中两府129位诗人的作品。底本采用汉中博物馆藏光绪十三年(1887)本,并参阅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本书收集了饶宗颐毕生的文选学成果,分为(一)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图版及叙录、(二)选堂选学小集这两大部分。其中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图版在饶公收集整理并作叙录、校记之后,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引发学人对敦煌遗书中《文选》相关材料的关注和重视。选学论文小集则关注日藏诸种《文选》,亦对《文选》的文艺思想有所阐发。编者还制有《饶
本书收录作者研究文学与佛教的相关论文20篇,按内容分为上编六朝佛学中国化进程探索与下编传统文学观念与文学理论浅论。上编认为六朝佛学的中国化进程,使文艺理论、传统道德心理、生活言语方式等发生不少变化。下编主要从文学观念本身关注六朝文论,所收录的文章多以充满张力的文学概念雅/俗、纯文学/杂文学、复古/创新、才/学、青春/老
布尔加科夫(1891-1940),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被世界公认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其戏剧作品极受斯大林喜爱,但由于同当局政见不合,布尔加科夫生前十分潦倒,作品频频被禁。1939年作家呕心沥血完成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创作,1940年便与世长辞。而《大师和玛格丽
本书是J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文史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落脚于原典阅读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原典阅读放在一个学术开放性的场域,试图阐明原典阅读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的积极作用究竟为何。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原典阅读的源与流首先明确了核心概念原典和原典阅读的内涵
本书是毕业于20世纪60年代同济大学的老工程师闵强退休后的幸龄诗话。收录了作者的诗作约150首,分为诗情悠悠、洪都忆旧、京沪把酒、鸿雁传书、五湖访友、天伦乐享、行吟记游七章。内容涉及的基本都是同窗聚首、老师恩眷、良师益友,旅游抒怀、舐犊情深、感喟人生等,充盈着一位高级工程师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友情的珍重和对艺
本书是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侃的文学评论集,汇集了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与作品的重思和新解,勾勒了多位活跃在当下文坛的作家的创作面貌,亦有对当下文学热点、文学理论问题的分析。内容包括:(1)作家论,涉及王安忆、张炜、莫言、余华、李洱、艾伟、东西等重要的中国当代作家;(2)作品论,偏重于对一些现象级作品的重释,也有对时下新
陈蝶衣(1909-2007),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报人、诗人、剧作家、词作家,是20世纪海派作家中颇具代表的一位。曾创办《万象》《春秋》《西点》《明星日报》等刊物,并兼任《铁报》《东方日报》《小说日报》《海报》《香海画报》《力报》《金钢钻》等刊物编辑。1952年,陈蝶衣赴港,在邵氏影城任职,创作电影剧本50余部,流
本书为苏州大学青年学者刘芊玥编著的文集,以文学作品、电影作品、话剧作品、绘画作品等作为素材,探讨文学艺术的审美问题。全书分为文学、电影、戏剧、绘画、大众文化五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以作品解读的形式出现。在文学方面,聚焦在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伍尔夫的《奥兰多》、阿特伍德的《盲刺客》、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