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一书出版,受到学术期刊界和出版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本书是《“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两书在内容与风格上总体保持一致。作者仍为中国社科院各学术期刊的一线编辑,主要内容包括从事期
本书沿袭了前作《信息系统实证研究的20种重要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范式,以近30年关于实证研究的国内外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信息系统实证研究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这些理论的源流演进,归纳总结出理论的应用现状,从而挖掘出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的应用展望。本书的内容特色在于:①系统梳理信息
浙江慈溪人冯鸿墀,字阶青,一字君木,为浙东学派著名学人,晚清民初诗文名家,与况周颐、朱孝臧、吴昌硕等近代大家过从甚密,也是陈布雷、沙孟海等近代名人的授业恩师。生平留下大量诗文,为时人所推崇,在近代浙东文化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本书即为冯氏诗文集,主要包括回风堂诗文集、秋辛词、回风堂词以及诗文补遗五部分,并附传记资料和年谱
梁思成是我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建筑史》体现了其系统地调查、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成果。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第一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做了分析和比较。这些论述和分析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外国人
《帝范》,今传四卷,分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共4000余字,是唐太宗对历史上治国经验与教训的高度凝练,也是唐太宗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治国经验,为太子李治开出的延续国祚、继往开来的治国君民良方。此次整理汇集了中日韩三国藏重要版本近二十种,也调查了中日韩古代典籍征引情况
本书是斯普林格2018年新出版的讲解物联网前沿技术、通信和计算的书籍,全书介绍了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与策略;介绍了一体化物联网的主要方法与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物联网能源获取方式;系统阐述了物联网平台体系结构不同的概念,以及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详细介绍雾计算的分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介绍了智能化空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介绍
国际新闻报道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关于国与国之间具有影响力事件的国际新闻报道在世界图景的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传播技术所引发的媒介环境差异、不同语言的阻隔、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间的交流意愿和既有的不平衡性报道秩序无疑是影响国际新闻文本差异的重要因素。本书所涵盖的内容既涉及作为环境的媒介技术所催生的融合传播情境界定,
元宇宙不仅被视为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即下一代互联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元宇宙环境催化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虚实融合技术普及,从而有望形成新的社会形态,也被称为“下一代人类社会”。万物互联进一步升级,物体的媒介属性和媒介功效再度被挖掘,物体的深度泛媒化催生出“万物皆媒”新生态和新认知。本书由国内两大融媒体单位联合打造而成,
本书摘编了作者撰写的部分文章,分为“育英观语”“上游之志”“谈政时言”“世俗见论”“杂说相音”等五个篇章。书中既有引导向上、启发感悟、催人奋进的言论,也有观察社会时事和政治的观点。这些文章就像一只划过湖面的飞鸟,在一望无垠的大湖里,掠过的身影可能显得非常渺小,但毕竟真实存在过。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任何事件在
本书系“媒体融合报道丛书”系列之三,对全国知名的主流媒体“红星新闻”进行典型案例解析,是对中央提出深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学界响应,也是促进学科发展并创新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自建案例库的积极举措。本书以红星新闻的转型创新为主干,具体针对其主题策划、重大新闻、深度调查、社会民生、特别聚焦、寰宇视野、公益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