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在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往昔。100多年前,梭罗的瓦尔登湖小木屋引领了回归自然的潮流。但是,人类与大自然是否真的和谐相处过?伊甸园式的过去又是否真实存在?这究竟是被建构了数千年的古老假象,还是真的可以扭转地球生态的衰退趋势?本书作者希尔特纳以独特视角解构田园理想的人文蜃景,提出关于未来地球的全新转向。
本书从卫星观测的视角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遥感机理、遥感方法和相关技术,详细描述了大气颗粒物光学、物理、化学等关键参数的遥感模型,系统性地阐述了基于物理机理、大气化学模式、人工智能等途径的颗粒物遥感方法,同时简述了数据融合、同化、预报、溯源、预测等大气颗粒物遥感应用。
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仍艰巨。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区域复合型特征,治理模式逐步由传统的属地管理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环境空气质量补偿机制也在逐步建立。本书紧密围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和环境空气质量补偿机制展开,有益于读者认识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理
本书定量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格局,描述了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过程及结果。全书共分为8章,分别从自然环境特征与景观格局演变、地区环境地质敏感性评价、生态环境胁迫分析、社会调控能力评价、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生态安全受损空间分析以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从多
本书是陈中飞及其团队成员的成果集锦。本书以当前的生态环境为现实依据,采用理论和定量分析法全面介绍环境问题的驱动因素、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及环境治理的有效策略。全书分成四个篇章,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环境问题的生产性诱因识别,环境问题的非生产性诱因识别,环境问题引发的经济效应和健康成本分析,环境问题对个体行为的影
本书系统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和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共11章,包括绪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生态学基础与应用、水环境及污染控制、大气环境及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及技术支撑、环境保护职业与产业、环境通识实验知识,并在相应章节中对饮用水安全、农产品安全
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收集了环境保护执法的相关政策及现行主要法律法规;第2章对排污企业备查的主要文件及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第3章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对27个污染行业的主流生产工艺、产排污节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行业分类明确了产排污重点内容;第4章针对排污企业环保规范化管理基本框架总结了要
本教材以处理方法的分类为主线,内容涵盖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内容按项目、任务结构编排,包括八个项目:污水处理分析、污水预处理、物理法处理污水、化学法处理污水、生物法处理污水、污泥处理、物理化学法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管理。教材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本书基于作者团队的调研报告而成。全书对长江经济带典型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长江经济带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总结了建制镇污水的建设模式、运维模式、技术工艺及管理机制。在总结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期间建制镇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对策措施,以切实改善建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从事城市生态规划、修复和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构建了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变化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驱动力指标体系和生态空间质量评价模型,揭示了其生态空间变化的驱动力机制,阐明了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质量与人群分布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创建了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分区框架,提出了分区管控对策;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