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总论、序言及导言、正文分行阐述和解读。阐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揭示资本主义必亡社会主义必胜的客观规律,论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力量和道路以及社会主义和的基本特征。
解读《论粮食税》
解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3辑2013)》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3辑2013)》主要收录2012年度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水平最高的文章。按专题分为马克思主义文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3年12月26日,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举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承办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领域,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贡献,展示了理论界关于毛泽东研究
第一层面:阐述求真务实精神提出的背景、历史必然性以及形成过程;第二层面:阐述求真务实精神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历史传统与当代价值。第三层面:阐述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及体制保障等手段,达到贯彻与落实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目的。
本辑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本辑按照“高学术品位、高学术层次、高学术水平”的要求,围绕这一主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研究几个方面进行学术交流。
本书深入研究并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写作时期、《莱茵报》时期、《德法年鉴》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的社会政治指向。分析了马克思通过批判卢格、蒲鲁东、布·鲍威尔、李斯特等人的思想,重建其政治哲学的思想历程。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变革,费尔巴哈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是直观的、表面的,马
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是马克思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注重对个人思想、行为的阶段化发展变化所做的微观和实证分析不同,马克思的政治社会化思想侧重于从整体上对国家意识形态的生产、分配与认同的过程进行宏观分析,紧紧围绕着政治思想体系的建构、传播与认同而展开。马克思从“现实中的个人”出发,在“个人
国家基金资助项目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旨在服务于我国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本丛书四个特点: **,保证文献性。本丛书主要收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编译局刊物发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译和研究方面的成果,本丛书所收文献力求保持其历史原貌,包括其中的人名、地名、术语、引文等,都不作改动,以便读者进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