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1851年9月至1852年7月的摘录和笔记》一书以德文原文出版,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原书名称为《MARX/ENGELS:ExzerpteundNotizen,September1851bisJuli1852》,原书是于1991年出版,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第四部分的第十卷。《马克思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世界传播通考”丛书的一种。《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1875年5月为反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而写的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哥达会议上提出的党的纲领草案的批评意见。马克思在文中严厉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谬论,指出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必须先作出各项社会扣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系列的一部。本书主要由总序、导言、《剩余价值理论》原版通释、《剩余价值理论》俄文版萨利坦节译本考释、考证、影响、结语、后记等几部分构成,旨在考证《剩余价值理论》俄文版萨利坦节译本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考证研究有哪些成果和不足,考证研究的意义以及思路方法等,让
本书在2013年《我观毛泽东》增订本的基础上,新增作者十年来的30多篇学术性文章、约50万字,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因此定名为《我观毛泽东》(新增订版),分为三卷。本书对上一版的大纲结构作了调整,分为八编,第一编是导论、第二编是对毛泽东历史评价性研究、第三编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研究、第四编是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本书在修订《我观毛泽东》2013年版的基础上,新增60多万字。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八编:第一编是总纲性质的导论,第二编是对毛泽东总的定位性研究,第三编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研究,第四编是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研究,第五编是毛泽东整体综合性研究,第六编是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本书以若干个栏目为支撑,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多领域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世界文化思潮、思政课教学与建设等研究内容。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
本书稿选编了邓小平在1904—1927年间的故事27个,旨在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鲜活地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家风家教、生活趣闻、学习经历、革命斗争,以推动对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作风的学习和宣传,推动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和激励广大青少年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分析马克思主义反对派提出“资本剥削劳动不是非正义的”并冠以马克思之名,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倒逼着人们回到马克思,开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作为政治哲学的终极指向,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从规范性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应然状态,但这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社会实然状态作为现实基础,人类社会是不断探索正义、实现正义的发
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主义的精髓,是列宁用以指导俄国一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推动世界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理论,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本书立足于列宁主义原著,聚焦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发展实践,以动态的视角,全面系统地考察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论的演进历程,清晰勾勒出这一理论的发展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