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并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来,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加速推进。2015年,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成为环境政策体系中第一个基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具有系统性、
本书以环境要素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以及环境评估的程序和评估要点。全书共11章,第1章为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介绍了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第2章为工程分析,介绍了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第3~6章分别介绍了
"本书第四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21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其第三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框架基本保持了原书的结构,并且根据近年来水污染控制工程在理论、技术等领域的进展和教学需求,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
本书从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经验、现实依据、发展思路和创新路径六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林院校实践育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重大问题。
本书阐明了保护自然环境(土壤)、维护个人福祉(心灵)和拥抱人性价值(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要务,也让我们可以在“我”与世界、自我、他人的关系中看到永续与和谐的未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新媒体宣传、公众参与、生态文化,共五章。具体内容包括:《“1微克蓝”刷屏!“一微克”行动宣传奏响北京蓝天白云交响新篇章》《舆论监督栏目<今日聚焦>创新实践》等。
本书共2章。第1章介绍了110种有毒液态风险物质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物质的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环境行为、检测方法及依据,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措施等;第2章对近年涉有毒液态风险物质的突发环境事件案例进行了分析,按照引发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非正常操作,输、运系统故障,设备状态异常,非正常工况,风险防控设施失灵以及自然灾害等
本书共包括8章。从城市级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和难点为切入,着重分析了川南地区流域综合治理的特征、水环境污染源识别与成因等多方面。结合编者们近年来项目积累的经验总结,详细介绍了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系统规划理念、技术路线以及水环境模型的解析与应用。最后,本书总结了实践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技术、水动力改善
本书对环境监测与治理防护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其中包括环境监测的概述、环境污染和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技术及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治理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对水和废水监测及防护的讲述,包括了水质监测以及水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第三章是大气和废气监测及防护,其中包括大气和废气监测方案制订、采集方式与采集仪器
本书基于“治理-绩效-责任”关系的问责逻辑,综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论证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治理绩效、绩效责任与绩效问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目标管理的思想,进而构建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绩效目标责任体系、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最后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以及汾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