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重新审视近些年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轨迹,系统总结“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建设经验得失,在此研究基础上思考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路径,对于新形势下加快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研究方法和研究综述、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概况
在对全国3000多名儿童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揭示中国儿童数字化阅读实景,并透过外在文化表征揭示儿童主体在数字媒介场域下阅读尚存的问题;然后,本书从关系向度和本体向度,对儿童数字化阅读进行理论建构,提出儿童数字化阅读的应然追求与价值诉求;进而,本书在理论建构基础上,针对调查所发现的儿童数字化阅读文化
本书将清末上海的重要报纸《中外日报》的报人群体聚合过程作为论述对象,通过梳理近代报馆借助关系网络生长发展的动态过程,描绘报人群体的交往聚合,还原近现代组织关系网络构建和利用的历史细节。本书借助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视角,采用大量的报纸、日记、书信等历史资料,全方位剖析《中外日报》的报馆组织形态和报人关系网络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面向公共图书馆建设者、管理者、服务工作者,首先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及其服务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继而从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旨在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本书全面回顾了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现代图书馆学家论著的文本学解读,系统提炼了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研究所形成的丰富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从图书馆目录学、图书馆教育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思想、图书馆图书借阅思想、图书馆馆员素养论等方面建构了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全书以舆论危机应对为主题,以信息化、智能化为背景,始终贯穿着新兴技术和智能工具的应用。作者从最基础的舆情、舆论危机等相关概念、传播特征讲起,在结合案例论述舆论的基本传播规律、舆论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舆论走向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应对之前(及时发现与风险研判)、舆论危机的应对处置、应对效度评估(不可忽视的余音)、舆论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以新闻史的视角,按照时间线索打捞和挖掘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细节和历史真相,详细梳理了19001949年的中国新闻人、报刊和重要新闻事件,涉及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徐志摩、邵飘萍、林白水、张季鸾、邹韬奋、王芸生、瞿秋白等近现代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新民丛报》《大公报》《新青年
本文是经作者博士毕业论文《大众传媒文本中年轻化审美的生产系统研究》整理后的专著书稿。全书以年轻化为视角探讨中国电视和网络的审美文本生产实践,将国际人文、艺术学界广泛使用的文化研究理论运用于中国文本、并且探讨中国问题是积极、有益的探索。这无论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的学术深化,还是对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以及将外来理论本土化都
你走在街头,看到不远处商场外部的LED大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某位歌手的视频,似乎是他的粉丝买下了该时段屏幕广告的播放权;你来到地铁站,长长的过道里是另一位明星的宣传图,祝福的文案让你猜测这是粉丝为了庆祝该明星18岁生日而准备的成人礼;到达站台,提示候车时间的电子屏幕在播放着某位明星刚刚抵达了你所在的城市,而赶来接机的粉丝
本书收录梁启超自1895年至1927年间所发表的有关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章,共约50余篇。《文集》内容分三个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流亡海外时期以及民国时期。正文部分的每篇文章均有简短的校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正文之前有导读一篇,约5千余字。正文之后附录一篇梁启超办报活动简介(或年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其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