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我国山地多、平原少的地理格局,以西部典型平原城市——成都和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为例,比较两类城市在多中心转型下的城市环境绩效。本书基于空间视角,运用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创新性地分析了我国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的多中心开发特征,定量揭示了其演化机制和环境绩效。本书每章相互独立又不失整体性,围
本书是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新形态教材,介绍了数理统计分析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和软件操作,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数据科学的融合。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数据描述性分析及探索性分析、科学绘图、环境数据分布与假设检验、参数及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降维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特
本书主要介绍电子垃圾拆解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特征与健康风险消减,以及与电子垃圾污染相关的暴露特征、毒性效应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全书共9章。第1章概述电子垃圾的来源组成、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效应,并简述我国电子垃圾的污染特征;第2章介绍电子垃圾相关的重金属污染特征、迁移转化及暴露特征;第3章介绍电子垃圾拆解处理
本书基于中法三院(中国工程院、法国国家技术院、法国科学院)对核能与环境领域的联合研究成果,整理和分析了大量数据,着重研究了从铀矿开采到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正常和事故工况,以及核废物的环境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中法三院就核能与环境领域相关问题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将有效促进核能的健康发
潟湖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海陆边缘、海淡水交接处,易于利用,曾一度陷入开发过度、污染突出、生态退化的困境。本书以我国海南省八门湾潟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质、沉积物、生物、排污源等的多次调查结果对比,探寻潟湖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演变规律、存在问题、治理目标、整治工程方案,提出必须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养殖区面积,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煤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创建与评价的相关内容。从我国煤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基本情况、创建和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煤化工行业绿色工厂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煤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创建的重点,解读了煤化工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及要求,最后以神华新疆化工有限公司为例,具体分析、评价了其绿色工厂的创建情况,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
本书主要面向河流健康、生态流量保障及生态调控等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需求,分析水电开发条件下河库系统特征及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问题,探讨生态需水保障对象及其需水特征,揭示典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高坝大库、山区小水电等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核算方法,构建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碳资产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碳资产配置、管理、投资、融资、基金等业务实践迅速增加,如何实现碳资产价值科学评估和定价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碳资产作为一类低碳经济转型中以数字化为载体的环境资源资产,具有其特殊性,在评估对象、评估方法等方面反映出新的评估技术要求。本书对碳交易体系中碳资产的
本书以城市垃圾风险链条为依托,将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观察放置于垃圾分类、焚烧监督、宣传教育、冲突化解、政策倡导五个治理场域中,从理念(怎么想)、结构(什么样)、话语(怎样说)、行动(如何做)四维度入手,对各场域的政社关系进行剖析,总结得到“调适性协作”“合纵连横”“协作中博弈”“缺席式共治”“选择性聆听”等政社互动形态。
2022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各类承灾体的暴露度、集中度、脆弱性不断增加,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加剧,对世界各国的风险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出新的挑战。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国风险治理体系和能力经受严峻考验、取得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