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毛泽东、周恩来两位历史伟人为切入点,高视角、全方位地讲述长征故事,展现伟人的风采。
毛泽东题写报头书法鉴赏
《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由贾钢涛编著。《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运用社会史学范式,对毛泽东视野中的农民教育进行探讨,以农民身份的变迁和行动逻辑为主线,对“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展开学理考察,揭示“革命化”农民和“知识化”农民“出场”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套装上下册)》不按著作发表的时间顺序,而主要按理论逻辑顺序编排,而且同一主题的文献,尽量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成熟著作中的相关论述放在前面。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为了便于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以及对若干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选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有关的论述,供研究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文集(第2辑)(2011)》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由院马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负责,院马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编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
本教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
本书从马恩列斯的原著中摘取的“原汁原味”的新闻出版的论述。较系统、完整地编入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新闻出版的论述,编选自他们的著作、笔记、书信等内容。本书摘编了他们在不同时期对新闻出版的基本看法,反应了他们在上述方面的思想和理论贡献。
《军事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毛泽东军事思想教程(第2版)》提出的创新性、时代性、实践性要求,着重作了三方面的修改:一是突出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增写了“第二讲,思想形成与理论渊源”,以保证教材在结构体系上的完整性。二是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删除了一些陈旧的材料和观点,增加了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内容。如在第三讲中
本书收入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侯波拍摄的二百余幅历史照片,其中部分属于首次发表。内容上结合侯波回忆和大量文献史料,生动翔实,图文并茂地展现了1949-1961年毛泽东的生平故事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一部集可读性与收藏性于一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