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涉及了两千多年历史跨度中所呈现的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不同音乐活动表演的图像记录,其中还包括了中国的古琴、云南古滇青铜乐器、水彩画中的胡琴,以及音乐意味的艺术饰件中土耳其与中国风格比较等。它们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世界音乐文化的视觉画像长卷,让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各自不同的音乐生活场景。而且,这些图像的介质
本书作者以“三理思维”作为主要理论基础,从物理、生理、心理三个层面出发,辨证的探求科学的小提琴演奏方法与技法。希望通过本书帮助学习者在纷繁的矛盾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理出一条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为艺术表现铺平道路。
本书着重向读者介绍参加音乐高考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与音乐常识的内容。本次再版新收录了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校招生音乐专业统一考试《基本乐理与音乐常识》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并继续以对接部门网络平台的方式呈现。
本书探讨了台湾民间音乐“鼓山调”的发展渊源、旋律音调特征及唱诵风格等。“鼓山调”,源自福州鼓山,后又融合了江浙“海潮音”元素。作者在实地调查走访和查阅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研究方法等,论述台湾”鼓山调”的音乐特征及其文化渊源。一是通过与江浙“海潮音”的横向比较,探讨”鼓山调”的旋律音调、唱
本书收录昆兹的钢琴进阶短小二部卡农练习曲200首。每首卡农均不超过五度。每一首卡农都很短小,只有8或者16小节,在节奏、节拍和调性上作变化,难度大致在1-4级之间。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理论,共九章;下篇为作品赏析。上篇前八章为理论知识,主要介绍了20世纪之前音乐共性时期一些常见的比较典型的曲式结构(非典型相关曲式未纳入本教材,章节内容的编排按传统曲式结构的展开而展开)。第九章作为本教材知识体系的扩充,内容主要参考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军驰先生的《交响曲艺术史》第四章
本书编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共分为四章,分别论述了2011年中国音乐学科视角研究综述、专题研究综述、人物专访、本年记事四个部分。本书内容涉及中国古代音乐史、乐律学、曲艺音乐、近现代音乐史、音乐美学、宗教音乐、歌剧及音乐剧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国家大剧院、中国爱乐乐团和中央民族乐团主要演出记录。将2011年音乐创作、
本书属于视唱练耳教学与美学艺术价值两方面综合研究的著作,本书在视唱练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对音乐美学、审美艺术进行了探讨,对当代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全书由前言、视唱练耳教学概况、不同维度下的视唱练耳训练方法、音乐审美价值研究等部分组成,详细阐述了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其审美价值,实现了音乐审美活动与视
本书系作者2013-2021年间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的论文选集。“研究文化中的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的一贯主张,书稿中作者在多篇文章的不同个案和角度来阐释中国传统音乐行为的文化讲究,不以单纯地主观姿态--学术理论上的“文化”观念和眼光,来看待和解释传统音乐行为中的文化,而是将耳目聚焦于传统音乐行为本身所传达出来的文化信息和
本书收录了将近40首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音乐剧选曲,其中包括《开不败的花朵》《你真的准备好了吗?》《终于等到这一天》等音乐剧的著名唱段。曲目内容根据作者常年的音乐剧教学经验及同行间的探讨,并按照难易程度编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