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阐述了中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的流变与探索,以及中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基础理论等,着重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规律、基本特征和艺术形态、演奏乐理分析等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揭示其中的创作理念、文化取向,以及民族风格的把握,希望本书内容能为我国钢琴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能给相关专业读者
本书内容包括:亚里亚、蓝色的河、白牡丹令、美丽的柯尔克孜姑娘、伊犁新娘、情人啊,朋友、我愿是一棵胡杨、百灵鸟在欢唱、儿心娘心永在一起、敬酒歌、种棉花的尕妹、色娜古丽、山岗上的姑娘、你把我投进爱的火焰、阿里木江等。
本书分为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知识、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配置手法、不同类型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概述;记谱与读谱钢琴指法编配等。
我国钢琴艺术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而发展,逐步展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本书从高校钢琴教育的理论研究、演奏技巧、教学实践等方面出发,介绍了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以及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流派分类及演奏中基本常见问题,详细论述了钢琴音乐演奏的基础准备、指法技术、节奏技巧,并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研究、声韵艺
在钢琴演奏之路上,钢琴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从钢琴教学理论概述、钢琴教学的发展、钢琴教学方案与方法、现代理论视域下的钢琴教学、钢琴教学涵盖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研究入手,介绍了钢琴教学的性质与目标、原则与任务以及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中西方钢琴教学的发展历程和中西方钢琴教学模式探索,针对实践中的钢琴教学的方式方
本书立足美学视野,对跨文化音乐观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基本的阐释。核心观点:小提琴艺术音乐文化观体系,从高风峻节的人文传统、规言矩步的科学志趣、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和而不同的平等本位角度,解读中西小提琴音乐文化观的基本准则。从自然观、民族观、文化差异观、艺术观四个方面进行比较,透过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问题考证,得
本书延续前作《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①》,以对谈的形式,用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2012-2014年嘻哈文化的演变,此外,两位作者提出了“爵士一嘻哈”的新颖视角。嘻哈(Hip-Hop)是1970年代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然后迅速传布于全球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形式。2017年,一档名为“中国有嘻哈”的网络综艺节
本书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影艺术的诞生及早期电影音乐;1927-1945年的美国电影音乐;1927-1945年欧洲、中国及其他地区的电影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电影音乐;20世纪50一60年代欧洲及印度的电影音乐等。
本书是配合“华语流行音乐坊”系列丛书第一辑打造的,以条目的形式全面呈现改革开放之后四十年间中国流行乐坛发展历程的小册子。编者以时间为轴,将音乐放在大文化背景下予以考量,将1979-2019年间每一年中国流行乐坛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囊括歌手、歌曲、专辑以及歌唱比赛、排行榜、唱片公司的发展、相关研讨会的召开等行
本书是一部包含20世纪几个重大作曲技术理论体系--自由十二音、音级集合、后序列主义、新黎曼主义、循环移位矩阵现代作曲技法的重要学术类论著。作者打破理论分析和创作实践的教学分野,着眼于后现代音乐的音高素材和组织原则的解析和论述,以系统分析范例和风格临摹写作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