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收入路翎的首部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作品分两部,共31章,约80万字。第一部初名《财主底孩子》,约于1940年5月开始着手,1941年2月完成初稿,不幸遗失,重写完成于1943年11月,始更名为《财主底儿女们》。第一部以苏州首富蒋捷三家族内部的财产争斗直至分崩离析的过程为中心,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崩溃、青年知识分
本卷收入四部单行本中长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创作于1942年4月,以流浪女郭素娥的遭遇为中心,刻画了战争和工业化背景下农村和厂矿社会的“扰动”,以及这扰动中体现的“人民底原始的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路翎语),被胡风评价为“替新文学的主题开拓了疆土”的代表作。《蜗牛在荆棘上》改定于1942年冬,以一位被抽丁从军的青年
本卷收入创作于1949—1953年间的两部短篇小说和特写作品集,同时辑入作家前期创作中的集外短篇。《朱桂花的故事》中收录的小说属于城市工业题材,重点描绘了解放战争后期工厂里的劳动模范、普通工人及其家属等如何在新集体引导下逐步摆脱过去黑暗生活创伤的负累,最终融入新社会的蜕变过程。《初雪》收录的是朝鲜战争题材特写和小说,来
本卷收入小说集《在铁链中》和《平原》。前者共收7篇,其中《罗大斗底一生》《破灭》《王炳全底道路》《两个流浪汉》均在3万字左右,《程登富和线铺姑娘底恋爱》超过2万字,其余2篇也都在万字以上,可算是以中篇小说为主的作品集。这些作品创作于1944—1946年间,以“抗日战争的后期,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面”的厂矿为背景,深度刻
本卷收入小说集《青春的祝福》和《求爱》。前者收文8篇,前6篇为短篇,其中《棺材》属农村生活题材,余5篇主要以矿区生活为背景,描写农民出身的(如《黑色子孙之一》)和具有“流浪汉经历和气质”的(如《何绍德被捕了》)两种工人典型,刻画他们复杂的现实处境及内在精神世界;后2篇为中篇,《青春的祝福》和《谷》,均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
本书稿为当代著名学院派文学评论家丁帆教授的文学批评集,收录了近几年丁帆教授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共五十篇。按照文章涉及的主题共分为三个部分:文学现象观察、作家作品评论和学者评论与著作读札。通过这些文章,作者真诚地反思当代中国文坛,反思作家与批评家,反思自我的位置,将难以解释清楚的文学批评理论用一种浅显、生动的文
本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混合式一流课程“唐诗宋词精读”的配套教材,亦可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学生使用。在内容上,本书以唐诗宋词的流变史作为框架,选取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词人的经典作品进行专题解读,探寻其创作脉理。在结构上,主要以历史时段为线索,呈现诗词流变分期与派别,进而呈现诗人、词
阿契贝是一位在非洲本土出生、成长并接受完整教育的黑人英语作家,他的主要小说和评论都从本土知识分子的内部视角反映了非洲当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因此他的文学写作、批评以及其他活动都具有典型的后殖民地特征。本书弃后殖民理论不用,而独辟蹊径,选择了理论相关性和阐释力更强的“小民族文学”理论,针对非洲文学批评中的几个重大议题
兰波(1854—1891)是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少年时代兰波便开始写诗并展现出惊人的才华,但他同时也放荡不羁,充满反叛精神,后来早早退出诗坛,英年早逝,成为诗坛稍纵即逝的神话。 “写兰波的书只有唯一一本,所有内容写出来都一个样。”《兰波这小子》以其独特的方式打破了这
《制造怪物的男孩》引进自英国,是一部关于孩子如何接受悲伤、离别和失去的儿童成长小说,适合9~12岁儿童阅读。 本吉和哥哥斯坦利的父母在一次航船事故中失踪了,所以他们不得不搬去和叔叔哈米什住在一起。叔叔哈米什住在苏格兰的何乌湖岸边,经营着度假屋生意。本吉发现,哈米什叔叔正面临财务危机,生意就快做不下去了。本吉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