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的智慧:论音乐形式的内容》(ConventionalWisdom:TheContentofMusicalForm)属于著名的“恩斯特·布洛赫讲座”(“ErnestBlochLectures”)系列文丛,为美国著名音乐学家苏珊·麦克莱瑞(SusanMcClary)继《阴性终止》之后的又一经典音乐文化批评性著作。该书
《太阳不落的地方》是一部风格多样的曲谱集。题材涉猎广泛,风格形式多样:有爱国爱英雄的红歌,有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抒情曲,有饱含多彩民族风情的小调,有歌颂民族团结的赞歌。如《老土炕》等歌曲带有浓浓的陕甘民歌味道;《大九江》等歌曲又融入了嘹亮的川江号子元素;《我在巴音布鲁克牵着马》等歌曲充满蒙古族风情。歌曲的调式、风格和旋律
本书属于古筝技法与教学两方面综合研究的著作,对古筝演奏的理论与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从古筝的基础知识入手,以古筝的基本乐理为依据,对古筝的演奏技法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论述。全书由前言、古筝艺术分析、古筝右手演奏技巧、古筝左手演奏技巧、古筝教学的反思等部分组成。全书由浅入深地完成了古筝演奏知识体系的架构并对教学活动进行了
本书共七章,约15万字。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包括古筝起源、乐器的物理构成等古筝的基础知识,同时对筝学传统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实践对众多传统筝派的起源和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演奏部分的论述,上既涵盖了演奏技法训练、音色表达等基础性内容,又具有开创性地分析了新时期古筝乐器、配件和训练方法对传统筝乐的影响,并对
本书旨在研究作曲的基本原理与创作实践。音乐作曲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实践,也是人们获得艺术享受的一个重要过程,其作品更能为民众带来艺术的美感。本书首先对作曲技术基础原理、音乐创作基本方法等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然后探讨了和声语言的形式结构、音乐织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结构功能等,最后论述了配器写作的拆分与重构。通过对作曲的基本
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贾达群与国内十位青年教师学者一起完成。主要分为九篇文章内容,贾达群老师绪论也构成文章的组成部分。不同篇章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20世纪后调性新创作手段进行阐述和分析。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空白,对后调性时期的分析手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作品是邬娜创作的一首交响乐曲,其通过“茶”这一文化符号,以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的音乐语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画浙江城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户盈罗绮”亮丽风景;“春风拂面,闻香品茗”的诗意小康生活和写在人民脸上的获得感、幸福感。邬娜:国家二级作曲,浙江交响乐团驻团作曲,浙江省
本书稿由导论、正文和总结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阐述了科尔沁叙事民歌搜集、整理、研究现状;第一章,科尔沁叙事民歌经济研究;第二章,科尔沁叙事民歌口头传播;第三章,科尔沁叙事民歌民俗研究;总结部分对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进行了归纳,并指出今后应当予以注意的问题。具有文化传承意义。
本书曲目均为福建当地特色曲目,侧重采用中国传统、地方特色音乐素材,表现了福建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风貌并为中国听众的音乐审美心理所认同,与中国传统、地方特色本体相结合。那些具有魅力的传统、地方特色音乐,蕴藏着多种可能性。因此,作者根据福建音乐特色这一要素,使用钢琴的技法,将作品改编成钢琴曲。这对中国地方特色音乐作品的探索
本教材从陶笛最基础的理论基础知识开始,指导学习者进行指法训练、独奏训练、重奏训练,还提供了几十首陶笛独奏作品,供学习者练习、演奏。这些作品都是根据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或乐曲改编,通俗好听,易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