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荧光纳米材料种类、组成、结构、表征、物理化学特性、合成制备方法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针对近年来环境中备受关注的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空气污染、抗生素、爆炸物、放射性核素污染等,总结整理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在科学研判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维护生态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水环境质量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土安全格局构建,以及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农村环境保护、美丽巴蜀文化挖掘等方面谋划2021--2035年美丽四川建设路径,系统构建美丽四川建设实践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机制,探索建立具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十届船舶力学委员会环境与响应学组的各位专家在海洋环境与船舶响应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为了给国内学者和研究生提供研究方向和建议,段文洋教授作为学组组长,带领环境与响应学组组织完成本书的撰写。本书主要介绍海洋环境与船舶响应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给出了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主要生产过程产生和排放的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及固体废物的产排量核算方法及系数,同时给出了具有类似工业生产活动特征的,涉及农业产品初级加工的0514、0539小类行业污染物产排污量的核算方法和系数。
本书是对环境社会学理论的一次大规模整理和梳理以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社会学概述、环境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生态与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的社会事实、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环境问题的社会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而为人类确立一种合理的环境行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
本书主要探讨绿色发展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机理和空间效应。本书从多维度的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理论模型,揭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时空格局和空间聚集特征,剖析了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机理。研究有助于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发展提供案例借鉴和经验启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双碳”目标的政策导向、火电机组调峰的减排难点、协同脱除的技术突破与成效、现有的污染物协同脱除的技术瓶颈、本书的结构框架;常规污染物的生成机理,NOx和SO2生成与抑制机理、二噁英等氯化有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抑制、重金属的分类与富集---这里包括汞、多尺度颗粒物的富集原理分类与效果;燃烧器结构调控及其
本书稿是研究和探索灵武东部台地环境地质问题分析的一部专著,是编者对所承担的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ACC03460)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成果的总结。主要包括区域背景概述、灵武东部台地地质灾害、土壤质量分析、地下水环境质量分析、地质环境分区评价等。本书稿对研究区内的土壤进行了采样检测,对表层、1m深、2m深分别进行采
本书从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角度,以环境中的生命系统为目标对象,阐述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生物体之间和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特别强调了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与环境,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与环境影响,核酸的结构、功能与环境影响,生物催化剂——酶,生物能学与能量
本书主要介绍火灾事故的调查方法,重点对各种火灾事故中物证损坏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原因的查找,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与方法,以此提高火灾调查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拓展火灾调查工作的进步空间,为火灾事故物证调查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