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索引》集刊由原《中国索引》(季刊)改刊而来,由中国索引学会主办,以促进我国索引和数据库研究和创新,推动索引和数据库事业发展,普及索引和数据库知识,加强索引和数据库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为宗旨,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本书是第十三辑,包括的栏目主要有:(1)学术论坛;(2)索引与数据库事业;(3)索引语言研究与信息组织;(4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印刷业和出版业中心,也是近现代中国大众读物的重要产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新闻史、出版史、印刷史和阅读史等主题
《新闻编译入门》以提高学生新闻编译实践能力为目标,包括英汉新闻编译和汉英新闻编译两大部分,全面、系统介绍了新闻稿件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新闻编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具体包括新闻标题、新闻导语和新闻正文的编译),以及新闻话语与国际传播。本教材力图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不同领域典型的新闻稿件,对比分析新
本书主要阐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在数字媒体、新媒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的同时,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论述了现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信息时代不断进步,数字媒体行业作为一个充满前景的庞大的新兴行业已经给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各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的支持和相关政策发展规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技术领导人,他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两弹一星”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堪称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典型代表。他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与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本书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
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
本书精选了吴庚振教授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涵盖新闻理论研究、传播理论研究、新闻业务研究、新闻传播学教育与科研等主题,包括《论新闻工作者的大局意识》《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活的灵魂》《论报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策》《新闻小言论的审美特征与写作要求》《关于新闻评论文风的几个问题》《试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创新之路
本书由15位久居南京、跟南京阅读生活紧密相关的代表性人士的口述访谈组成。这些访谈对象中有作者(《南京传》作者叶兆言、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程章灿、诗人黄梵),有出版人(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卢海鸣、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译林出版社编辑陆晨希),有书店人(可一书店创始人钱晓征、学人书店创始人阚炜、南京先锋书店首席导购
本书视野宽广、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主要从语言艺术和传播艺术两个方面论述了蒙古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技巧。内容结合新闻学和语言学,讲解了广播电视新媒体播音语言、语境和语体;结合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讲解了主持是整合节目、引导舆论的艺术。由此对新媒体中蒙古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技巧进行了分析,对播音概念的外延作了适当扩充。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机构的融媒体化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临着应用型转型和新文科改革的重任。本书主要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征、广播电视和编导专业人才培育现状分析、革新全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师资引进机制改革与创新、搭建校企合作专业实践平台等具体的学科、课程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