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第一卷《从最早的记谱法到16世纪》遍览数个世纪的音乐创新,揭示了形塑西方古典传统的各种早期力量。起笔于千年前音乐符号的发明,塔鲁斯金处理了一系列主题:格里高利圣咏,奥古斯丁和波埃修斯的音乐之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在最终卷《20世纪后期音乐》中,塔鲁斯金介绍了从二战结束至今的伟大作品,对科普兰、凯奇、巴比特、布里顿、赖希与格拉斯的作品作了深刻剖析。电子音乐和计算机的影响,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起,后现代
《嗓音与身体》旨在介绍发声系统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以及人类如何自然轻松地发出声音。书中不仅解释了如何改善特定的发声功能,还说明了这些功能是如何依赖于身体这个完整的系统的。在这本创新之作中,教育学博士西奥多戴蒙展示了与发声器官相关的每个部分(呼吸肌、喉、咽等)是如何作为一个经常受到干扰的更大的肌肉骨骼系统的一部分
本套教程的所有练习均有伴奏音乐和视频示范,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该教程在内容编排上充分体现了九拍在教学方面超强的逻辑性、阶梯性及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本教程配有跟谱练习的“畅弹吉他”音频App及视频辅助教学等。
本书以田野音乐研究为切入点,运用现代田野手段对中国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跨界民族音乐等进行整体性创新研究,汇集了作者自21世纪以来通过实地考察,在路学、流域学、区域国别学、边疆学、仪式学、形态学、内亚研究等综合论域视角下,提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学田野活态音乐研究特色,彰显跨学科综合研
这是一册关于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文集。本册“文集”所辑篇目,主要来自2023年发表于《中国音乐》第一期《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专栏中的学术文章,以及分别在2021年3月和2023年6月召开的两次关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的两篇文章。按照设计思
《复调音乐简明教程(新版)》本书第一版自2006年面市以来,已经重印15次,在全国各大音乐院校中也有了一定的影响。新版大体依然保持原版的章节结构以及简明叙述的原则,在细节上有较多的改动及调整。同时,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了一些内容,以期作曲技术能更好地与创作相结合。此次改版,还增加了第四编“赋格”的内容,补充了很
本书是上海音乐学院华天礽教授在30余年学习与教学经验中积累和梳理的关于音乐声学的原创性教程,从音乐学子学科角度系统性地对音乐声学的原理、特性、律学、声学设计、音乐厅建设和演出实践做了论述,对理论分析、指导、解决音乐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全书共分9个章节,分别为音乐声学概述、历史上对音乐声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
声乐艺术与钢琴伴奏之间具有对立统一性,这是正确处理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关系的前提,很多艺术院校赋予声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以声乐艺术指导的新定义。在统一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上,双方默契配合、相辅相成,相互之间的完美融合,使音乐作品得到完美地展现。基于此,《声乐教学与钢琴伴奏的相关性研究》从声乐的教学方法入手,对声乐与钢琴伴奏之间
本教程中编者系统梳理了中外歌剧中的重唱片段资源,精心选出其中一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歌剧重唱片段供课程选用,并针对中外歌剧经典重唱片段撰写了较为详尽的内容简介、音乐分析以及舞台表演的技术技巧和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析。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为声乐教育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