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记述了毛泽东1910年(17岁)至1927年(34岁)17年的读书学习和革命实践活动。毛泽东从17岁走出故乡韶山到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直到走上井冈山,从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袖,经历了艰难而坎坷的历程。本书通过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学习经历、社会实践、对社会事件的态度和应对行为,引导当代青年读者积极向上、勤奋学习,树立
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思政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依据编写,立足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旨在帮助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文件精神与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依据,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旨在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本书由社会关系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的基本内涵、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传统观念的变革、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现代性反思理论的对话、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五章构成。五章内容紧密围绕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这一核心问题,层层递进,既有纵向的思想史梳理,又有横向的理论分析和比较,既探究了马克思
毛泽东故事:小学版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的谈话与邓小平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之为“北方谈话”。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邓小平视察活动的原创纪实作品。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记述了1956年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到1994年期间视察全国的主要活动,并对邓小平每一次视察活动都作了更为详尽和系统的分析。
本书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专题选编本系列之一,目的是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多层次的需求,本书共收录马恩论著汇编22篇、书信选编9篇,论述摘编7条;列宁论著汇编19篇,书信选编6篇,论述摘编4条。其中所收的文献均采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新版本的译文,从采用统一的编辑体例,系统地
慈善事业不仅是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润滑剂,而且也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一环。由于制度环境是影响慈善组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激发慈善组织活力,促进慈善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这种制度环境既包括正式制度环境,又包括非正式制度环境。本书运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湖南省
本书通过对文本原意的深度耕读,提炼经典作家的思想精粹,进而或从思想史、或从争议论点、或从现实效应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马克思的思想图景与强大魅力,力图还原其原初语义。本书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它的写成是马克思唯物史观萌芽前的最后一个有决定意义的步骤。这部著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