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从学术建构、大歌名实、音乐形态、歌俗传统四个角度回顾了侗族大歌的学术史并从三个维度对其展开传统艺术文化形态的研究;下篇以侗族大歌的当代变迁为主题,围绕国家在场、舞台传统、学校传承、非遗展演、乡村旅游、大歌北漂六种大歌当代化的动力空间展开。全书以侗族大歌为线索,实则更关注的是以群体性、民俗性、地域
本书包含基础篇和提高篇两个部分。一般来说,掌握基础篇的知识就能够胜任幼儿园儿歌的伴奏编配任务;提高篇的内容是为了满足一部分钢琴基础好、弹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伴奏知识的更高要求。本教材五线谱、简谱并进,每单元都配以大量实例以及不同伴奏音型和伴奏手法的演练,循序渐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不同歌曲风格的糅合,潜移默化,
本书在内容上包含新西兰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以来当地著名音乐家最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其共同特点为音乐性强,且带有新西兰民族文化和强烈的地域特色艺术风格。曲目按照难易度和年代顺序编排,所有作品都是首次以中文形式出版,可被视为是新西兰钢琴作品创作发展史的索引。这是一套极具学术价值的乐谱,将音乐的知识性、可听性、趣味性和表演性
本书以七个章节系统地阐述了深圳客家山歌、咸水歌、龙岗皆歌、采茶歌、男女瞽歌、民谣和童谣等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全书史料翔实,类别结构规范,理论评述专业,语言生动幽默,基本还原了深圳民歌民谣的发展脉络,成功挖掘和留存了本土历史文化一支根脉。同时既是对中国口头文学遗产的一项成功抢救与保护,又是深圳民俗文
本书是昆曲学专家马骕撰著的一部戏曲声腔研究论著。探讨与曲律相关的基本知识,解析词律与腔格的关系,为研究曲牌格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著者从中国歌曲种类与其承袭关系入手,研究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再印证于文献典籍,首先明确昆曲是一种“定律定腔”性质的歌曲,然后分析其特殊的音乐结构、特有的作曲法和独具的音乐功能。作者的研究有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西洋音乐传入和“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音乐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音乐发展。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竹笛入门知识,包括了竹笛的基本介绍、如何粘贴笛膜,基本乐理知识和竹笛指法表。第二章为基础练习,包括了演奏竹笛的姿势,持笛,呼吸练习,发音及常用指法的专项练习。第三章为技巧练习,分为指类技巧练习、口舌类技巧练习及气息类技巧练习。第四章为乐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
本书以尺八这一乐器为研究对象,将该乐器置目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视野,通过对中国古代尺八和日本尺八的全面挖掘、梳理、分析、对照等研究,力图在对尺八发展历史进行微观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材料、观点和方法,去突破一些陈旧的观点和理论,同时解决学术界所存在的问题:如中国古代尺八的历史出处、日本现代尺八与中国的关系问题等。并厘清了中
本书共收入二重唱、三重唱作品30首,曲目容量大,风格多样化,又具系统性,适合教学、演出,满足宽口径的需求。其中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声乐作品《敖包相会》《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杯美酒》,有深受欢迎的艺术歌曲《渴望春天》《乘着歌声的翅膀》,有脍炙人口的经典重唱作品《花之二重唱》《让我们携手同行》《默默倾听》,又有朗朗上口的《
本书为教授英皇声乐考试的指导老师提供了优质及全面的指引和实例分析,为准备参加英皇声乐考试学生以及声乐领域专业人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用指南。全书分为三部分:考试大纲的要求概述,基础技巧的设计,各等级的练习、对歌曲技术难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