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土壤类型丰富,但地力水平区域差异巨大,必须因地制宜,协同消减土壤障碍和稳定提升耕地地力,在长期和区域尺度上实现化肥养分的高效利用。本书针对我国主要农区的典型土壤类型,从时空格局、消障促效、培肥增效和模式集成4个层次,评价了地力水平与化肥养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土壤障碍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制约机制及其消减原
本书基于“技术—规模—分工—治理”的分析线索,结合分工理论和合约理论等,运用实证与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不同农业经营目标和要素禀赋情境下,农户化肥减量的行为逻辑、决定机理与治理路径,进而从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层面阐明化肥减量的政策含义及其策略选择。
煤粮复合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粮食生产基地。煤炭开采引起的采煤沉陷会降低土壤的质量。本书介绍了采煤沉陷地(坡地、裂缝、积水)对土壤质量主要因子的影响,探讨了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环境因子、肥力因子、健康因子在不同微地形和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采煤沉陷对作物根际微环境的影响特征,构建了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评价模型和土
本书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资源及环境地质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海水入侵灾害成因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在分析各种环境地质条件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监测数据,应用多种测试手段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海水入侵各项评价指标,探讨了海水入侵的成因、机理、类型、灾害等级划分的原则和防治意义等,对海水入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墒情预测与灌溉预报》对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特征、降水有效利用量化、农田墒情预测及灌溉预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气象信息、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土壤墒情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适时适量科学灌溉的技术途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冬小麦-夏盖米需水规律及高效用水制度、主要农作物耗水量预测模型的构建、降水的随机
针对黄土高原一熟区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降水资源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又水热同期的特点,引进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育成的兼具“菜花饲油肥”特点的多功能作物--饲料油菜,插入黄淮中晚熟冬麦区和北方晚熟冬麦区麦后休闲期复种作绿肥改良麦田土壤肥力;插入山西北部高寒山区杂粮作物轮作体系中,改良潮土结构;初步探索了饲料油
本书主要介绍了玉米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玉米栽培现状与展望、玉米的生长与发育、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玉米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控技术、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等内容。本书针对全国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理论联系实际,文字通俗,材料新颖,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将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各个层面,真实、具体、系统地呈现给广大读者。可供玉
本书编写组总结多年土壤地理野外实习和实验教学的经验,充分挖掘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特点,根据课程要求,合理设置实验、实习及调查内容,例如:各野外实习路线的设计基本囊括桂西南所有土壤类型,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土壤的室内分析实验,培养学生选择实验方案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本教程主要
本书的目的是对农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氮输出和氮盈余作出估算和评价,为相关人员开展这一工作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做出描述。为了估算氮素利用效率(NUE)并评价其结果,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包括:①农场氮素的总投入和从农场农产品中输出的氮素总和;②系统的特征(如农场、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及其边界;③分析的时间跨度;④系统中氮
本套书选取12个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事物,讲述了人类发现和发明它们的历史。每册的主题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千万不能没有土壤》这一册以从古到今的叙事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壤的作用,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孩子了解历史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书中有大量幽默风格的插图,活泼的版式,浅显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