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集体编著而成,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教育专家。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都对音乐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究,形成了对于音乐教育性质和目的更加完整的理解。本书包含十一个章节,信息量之丰可谓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得益于多样的背景环境和交叉的观点,我们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拓宽,这些观点包括:孩子如何学习音乐和舞蹈;孩子怎样通
本书是器乐进课堂系列教材之一,教材以学生为本,以实践性、开放性为编写原则,分为课堂实践和舞台展示两部分。课堂实践共12课,每课分为基础指法作品演奏技法进阶班级合奏相关链接等栏目。舞台展示精选了12首曲目,包括小型独奏曲、重奏曲和合奏曲。部分作品配有示范音频与伴奏音频,学习者可通过扫描封底二维码聆听。
本书收录的Op.37是一本小练习曲集,共26首,每首的篇幅与结构均不大,但特征明显、式样丰富。由于采用了多种音乐织体变化与多样化演奏法的巧妙结合,故练习者能得到很好的练习体验和对音乐呈现型态的多角度认识。本书可被看作是掌握安德森系列练曲特征的入门基础,非常重要,对以后的深入学习很有意义。编者对书中的每首练习曲均写了演奏
《王少辰音乐作品集》(全三卷)是由王少辰创作的一套音乐作品集合,全书共分三卷:歌曲卷、婺剧音乐卷、越剧音乐卷。这三个领域是王少辰音乐创作最主要的三个核心领域。歌曲卷包含四个篇章,分别是雄狮战歌、永远永远、一日千里,该卷既有雄赳赳的战歌,又有欢快的生活歌;既有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的场面,也有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情致。越剧音
《中国民族音乐参考资料辑录》(全七卷)始于1960年音乐研究所内部刊印的为给全国各艺术院校提供教材而专门整理、编辑的《民间歌曲》《城市小调》《古代歌曲》《歌舞与舞蹈音乐》《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曲种介绍》《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中国现代音乐家论民族音乐》10种民族音乐参考资料,其内容的最大部分是曲谱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的老一辈学者开始前往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角落,对留存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各类传统音乐进行考察研究与描述记录。其中,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诸位前辈为代表,如杨荫浏、曹安和、简其华、毛继增、潘怀素、查阜西、杨大钧、王迪等。以杨荫浏为代表的学者所做的一系列民间音乐采访工作,不但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
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审美品格,同时音乐也是有一定思想特性的,本书从保护中国传统音乐的意义出发,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保护中国传统音乐的对策。全书共六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音乐发展概况,中国音乐的文化特性与美学范畴,音乐文化概论,音乐文化分析,中国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变
“非遗广西”丛书一共20本,非遗项目类别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技艺、民俗、医药等。该丛书是全面系统介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普及读物,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片集中呈现侗寨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京族独弦琴艺术、布洛陀等20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点对代表性项目的地
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钱塘江音画》七个篇章之一的《民族管弦乐源》,是以钱塘江的发源为音乐主线,以水的不同形态为描绘对象,力图将点滴汇聚、涓涓溪流、平缓江水等画面展现于听众眼前,并赋予作品以人文情怀,借以表达“饮水思源”之含义,在音乐的流动中体味事物之变迁、历史之流转。作品中处处都凸显了民族音乐的特点。在音色上,用吹拉弹打
本项目为昆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汇编的昆曲曲谱套系,共8册。本次出版将对其中剧目进行修订,增减部分乐曲,增大开本,调整版式,修正历史资料,不仅方便演出团体以及学习者使用,也为当代昆曲艺术的传承留存宝贵史料。上海昆剧团由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为首任团长。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昆曲”项目保护单位。上海昆剧团前身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