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唐诗中作者的自注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基本面貌、各发展阶段特征的勾勒及价值与局限的阐发,对诗歌自注与史书自注、诗歌文本、诗人三者关系的探讨,本书重点研究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生成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自注与诗歌情旨内涵亲疏变化的轨迹,以及“以注入诗”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诗人的作品传播意识等问题,力求将对唐诗自注的认知与研
本书得到薛艳庄、蒋风、邵华泽、胡华丁、沈文华、邵介安等专家、学者的作序推荐。《雨燕斋吟稿》(一、二)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2019年出版。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多家媒体曾报道了黄学规教授“从心出发讲好德育故事”的事迹,作为中国挫折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同时也是书法家并擅长旧体诗的创作。他的旧体诗“具有强劲的艺
《唐诗选注》共收唐诗二百八十首,凡七十八家。按照诗史的轨迹与诗人的特色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注释和鉴赏。此书是将批评鉴赏、疏通字句意义、补充文化常识、梳理文学史发展、展示诗歌继承借鉴关系等融为一体,熔为一炉,内容异常丰富,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1972年,纽约市曼哈顿上东区,这片全美精英阶层的梦幻之地,充斥着刺耳的警笛声,警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便衣侦探牢牢守住“纽约针灸治疗中心”的大门,连一只苍蝇都无法进出…… 美国医学会面对陌生的中国医学,从开始的全面封锁,到最终为之折服,并于1973年颁布了美国第一部中医法,这是美国医学史上的“奇迹”。作者查
《挑山工·长衫老者》是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的散文集。本书针对小学生读者精心选篇,收录了《挑山工》《老衫老者》《快手刘》《猫婆》等脍炙人口的叙事性散文,以及多篇写景、抒情、哲理散文,还收录了《贺兰人的唱灯影子》《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等描写皮影戏、剪花等民俗技艺的散文,能让小读者拓宽眼界,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
本书是小学语文名师章晓的散文自选集,收录了他多年来工作的见闻、生活的琐碎、人生的思考、艺术的见解等。这些文章,有的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全书按内容分为自念、品味、怀乡、行远、遇见、杂念等六个小辑,全面记录了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从孩童到中年,从故乡到城市,从青涩到沉稳,这些文字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切动人,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
本书是衢州作者侯英杰的散文集,主要记录了作者游览衢州和衢州周边地区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已故亲人的追忆。作品分为漫步诗画园、乐骑三衢道、静听阙里风、最忆桑榆情等小辑,呈现了衢州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作品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语言平实,可读性较强,基调温暖明亮,用细腻、温婉的笔触透射出人
短篇小说集《抵达森林中央》收录了废斯人近几年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江南》《清明》《芳草》《延河》等重要中文期刊发表的短篇小说,其中《抵达森林中央》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小说集以“大别山”“青年”两个关键词,涉及到当下青年个体、原生家庭和社会底层等困境,注重个体生命在世俗中的切实感受和体验,透过日常生活的
本书命名出自一同名的著名汉剧折子戏——丛,就是人生;台,指的是舞台;别,是人生与舞台的终极归宿。这部小说以坐落在汉口前进四路的武汉汉剧院为叙事的空间原点——一个曾经集中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辉煌历史的特殊地点,继而以前进四路的变迁为时代背景,以几代汉剧演员及其周围人的沉浮命运为主线来
浩浩荡荡的长江上,一艘崭新的小货轮正鼓轮前进。因为是顺流,航速很快。船头一个中年汉子靠在船栏上,穿着却有些不伦不类穿的是长袍马褂,头上却是一顶洋礼帽,脚上是一双洋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