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民法典》总则编基本内容及相关问题,提出中国民法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民法典》建立了以宪法规定和保护合法民事权益为中心的分层多元价值体系,形成了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干的完备民事权利体系,其立法宗旨、基本原则、法律渊源的规定以及主体制度等的发展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
本书分析了轻罪案件程序体系化理论基础,梳理了普通程序与速决程序关系,论证了轻罪案件适用速决程序的动因和限度。基于当前我国轻罪案件适用程序已形成多元发展态势,本书对于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刑事和解程序、附条件不起诉程序进行了类型化具体分析,结合认罪认罚制度适用分析了轻罪案件适用程序的体系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轻罪案件书
股权投资中,作为对赌协议核心内容的股权回购及业绩补偿,是保护投资方权利最重要的两个条款。但签署该等特殊权利保护条款,并不确保投资方在案件中稳操胜券,创始人方也并非唯有束手就擒。从司法判决的角度,本书系统性总结了对赌协议在签署投资协议阶段、履行投资协议阶段、后续融资阶段、申报上市或挂牌阶段、触发补偿或回购条款阶段、行使权
鸦片战争以后,由西方法支配中国法的西法东渐历史拉开了序幕。与此相对,在19世纪之前,中国法之于西方还存在着东法西渐的历史。这段历史表明:第一,近代以来西法东渐的叙事框架不能完全定位中国法,应将中国法放置于整个东法西渐的历史进程中看待;第二,中国法在历史上并不只是传播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参与到西方法的构建之
本书围绕《民法典》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展开,一方面从法教义学角度探讨了赔偿法教义对惩罚性赔偿的历史发展和制度适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法政策学角度探讨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因由和适用规则。以此为基础,书中进一步研究了惩罚性赔偿适用中的实体正义,主要涉及惩罚法定原则、惩罚均衡原则、比例原则等,并且从被侵权人权利救济和侵权人
本书是18世纪瑞士日内瓦自然法理论家让-雅克·布拉马克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布拉马克对此前的自然法理论家,特别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和巴贝拉克的观点,既有继承,也有挑战和批评,同时在自然法体系中引入了诸如人的目的是追求幸福等一些新的要素。本书在18、19世纪被广泛阅读和征引。 在上卷自然法原理部分,布拉马克从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独特路径。本蓝皮书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焦点与实践现状,旨在促进该
法诗学所谓诗,不仅指诗歌[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更主要是生命情感的激越和创造。爱伦·坡说:文字的诗可以简单界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法学上的诗则是精神上的韵律、共鸣和创造,即爱与创造的统一。法诗学所谓法,不仅是权威规范的逻辑存在,更主要是诗性的存在。法与诗相通,通在:气韵生动、强恕而行、向死而生、见
本书着眼于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以审级制度的功能为逻辑起点,从组织构造制度运行的角度,提出在我国刑事审级制度所置身的审判职权配置、刑事诉讼结构等深层次困境未能彻底改善的前提下,刑事审级制度改革的可能限度只能是优化,而非重构,其完善路径是遵循审级制度构建的基本原理,在调整四级法院职能分工,完善刑事审级基本构造的基础上,坚持并
《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5个版块组成。总报告回顾总结我国法治社会建设2023年度基本状况,指出其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下一阶段法治社会建设前景作出展望;地方报告以浙江省为专门对象,从诉源治理的共享法庭模式、两山合作社法律保障、垃圾分类治理等方面展示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