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对室内乐进行全面剖析,包含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室内乐的历史背景和表现特色;第二部分选择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阐述中国和美国高校室内乐教育的现状和经验;第三部分对室内乐教育进行更进一步的实例探讨。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江西省社科规划最终成果。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的进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非常凸显的非物质性和民族性以及精神性与易逝性特征。其特殊性决定了其传承和保护中的存在着活态性特点。本书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万载“开口傩”的研究,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
《乐府杂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论著,是研究唐代乐制和词调起源的重要史料。开元初的《教坊记》作为我国唐代音乐、舞蹈、戏曲、杂技表演艺术的真实写照,是现在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本书选明嘉靖间刻《说纂》本为底本,范景中、周小英夫妇据善本亲笔校勘,过录名家题跋并自跋于后,允称善本。
《白石道人歌曲》系流传至今的唯一宋代乐谱。姜夔的词格律精严,将江西诗派的瘦硬之体入词,并参入了晚唐诗歌的绵邈风神,从而开创了一种清空冷隽、高雅凝重的词风。此书保留了姜夔词的乐音,尤其是其中自度曲十七首旁注音谱,为研究宋词乐律之重要资料。底本为清钞本,范景中、周小英过录郑文焯批点,并自撰题跋。
本书特以论文集的专题形式来探讨古琴的不同层面,并企图以新的观点和深入浅出的手法去处理一些较少谈论到的古琴与音乐艺术领域。全书共十二篇,包括美学、艺术手法、音律、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论述。主要从文化的综合观来探讨古琴音乐不同层面的特征和规律,希望从而得到更完整和全面的结论。美学部分有古琴美学综合性的研究和美学的反省等;艺
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
本书由浅入深,从*简单的音程、和弦入手,结合实际演奏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即兴演奏方法,并通过扫二维码观看实例讲解,让学习者充分理解。精选热门流行歌曲改编成练习曲,如《起风了》《雪落下的声音》。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程度而渐进地学习,用较短的时间掌握即兴演奏的基本要领,使即兴伴奏变得简单易掌握。
本教程共分八个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为重点,将调性、调式、织体、节奏等多方面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科学化。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使用,易学,来激发学生对即兴弹唱的兴趣。本教程单元的设计上,力求引导学生用简洁、精炼的编配手法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使学习者学以致用,学以速用。
19世纪俄罗斯浪漫曲是世界声乐宝库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因其极高的文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历经时间的洗礼而更加流光溢彩。俄罗斯浪漫曲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作与作曲家乐思完美结合的产物,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鲍罗丁与柴可夫斯基在声乐浪漫曲创作方面做出了贡献。《俄罗斯艺术歌曲选》主要选编了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术语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理念与话语体系的专著。在西方音乐术语体系被广泛采用并植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成为阐释中国语言专业、符号体系的背景下,该书作者试图整理出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术语”,通过搜集民间原戏曲、说唱、器乐等不同体裁样式中约定俗成的音乐语言表达,如行谱、口诀、谚语等生动的术语,对我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