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大音符)》是根据《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基础上专门对儿童和老人设计的图书,是一本浅显易懂的、便于钢琴初学者练习识谱和提高手指弹奏技巧的专业训练教材。本书不仅可以作为琴童在开始接触钢琴和学习五线谱时使用的初级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成人钢琴教学的入门教材。
《中国近现代经典音乐作品与教育实施研究》意图从教育实施层面给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助益,主要呈现三类内容:1.一至第六章,选择新版中小学校音乐教科书中的部分中国近现代经典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此部分为音乐学和音乐分析学范畴,内容阐述力求细致、完整、平易、准确。2.第七、八两章,对音乐教育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提炼、归纳和探讨。此部分隶
《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的诞生,是《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作者、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林玲教授的一次艰难而具有创造性的音乐考古之旅。远在两百多年前的公元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有一位叫作荣斋的蒙古族文人音乐家邀约几位好友,将当时已流传十分久远的十三套包括琵琶、三弦、胡琴和筝组成的弦索乐曲,用工尺谱精心抄录、编纂成册,并
《茶马古道上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化石”:张家界骡马号子传承人寻访与曲词整理》是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张家界慈利县茶马古道骡马号子的抢救与整编”项目成果之一,主要以张家界骡马号子为研究主线,对张家界的茶马古道的历史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考证,追溯了骡马号子从产生、发展到衰落的整个过程,分析了在现代社会张家界骡马号子发展的困境和解困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08年以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24篇文稿。内容包括:《朱载堉的应用律学思维与理论律学思维索隐》《上古出土陶埙、骨笛已知测音资料研究述论》《京房六十律“律值日”理论律学思维阐微》《关于中国音乐文化史定位的思考》等。
编曲在保留民歌音调和韵味的同时,借鉴吸收了西方多声音乐手法,来加强每首民歌的音乐表现力。刻意强化了复调手法的运用,使《迷你钢琴独奏小品集: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兼具培养孩子们多声立体思维的功能。此外,还在难易程度上做了设计,使这些“迷你”民歌能够走进课堂,成为适用于初级至中级、不同层坎钢琴教学需求的独奏小品。 愿《迷
《太音大全集》五卷,为现存早的琴论专集。原刊于明永乐十一年(一四一三)。据近人研究,《太音大全集(一函二册套装共2册)》为宋代田芝翁所辑,原名《太古遗音》,计有三卷。南宋嘉定间杨祖云更名《琴苑须知》。明永乐年间朱权又据他得到的不同版本,编成两卷本《太古遗音》。明正统年初袁均哲又据此本为《太音大全集(一函二册套装共2册)
本书从总体原则、核心素材、创作思维、展开原则、结构原则五个方面,将中国京剧音乐各主要方面与西方歌剧音乐进行比较,并探索两个体系之各有千秋及其精美绝伦之处。
本书以突出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音乐内容融入党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尝试建立“支部党建音乐课”模型,聚合党的光辉历程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重要歌唱作品,精心编排“支部音乐课”具体程序及各环节解说用语,集合纸质、音像、网络介质以融媒体产品形态呈现,极大限度地方便基层组织和
《先秦吴越音乐研究/中国音乐考古丛书》为“中国音乐考古丛书”之一,内容依据出土材料,结合文献,探究先秦时期吴越乐器与用乐实践的发生发展,钩沉先秦吴越音乐面貌,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对音乐演变的背景和原因进行考证,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在目前吴越音乐研究基础上获得新的和更丰富的认知,也有助于为吴越音乐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