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法律评论》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期刊编辑部组织编写的连续出版物,每年出版一卷。2023年卷收录文章12篇,涉及法理论与法律史的新命题、部门法中的国家与区域两部分内容。法理论与法律史的新命题部分主要包括探究元代法律社会史的研究如何深化与细化、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研究中心考察大班外交这一早期中英交涉中的国际关系现象、以
人类是怎么发明律师这个职业的?世界为什么需要律师?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欧洲的律师之花移栽到中国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废除过律师制度,为什么之后又要恢复重建?本书娓娓道来,自人类律师制度的发源地古罗马,说到近代律师制度的摇篮英格兰,再说到大型律所风起云涌的美国,最终说到中国律师制度的艰难引进、百年变迁、今日风貌,
昂格尔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思考那些能够将人性从经济奴役、社会分化与层级体制中解放出来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本书是这一思考在法律领域中的延续。与批判法学运动(CLS)的其他成员及当代法律思想家将法律分析的重心放在法院与法官如何裁决案件不同,昂格尔认为法律分析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制度想象。《批判法学运动》作为CLS的思想宣言、纲领规划
本书是奥特弗利德?赫费的哲学代表作之一,首版于1990年,被译为多种文字。该书是对《政治正义》(1987)一书中提出的“绝对法权原则”主题的深化研究。本书认为,要把现代性理解为一个复调音乐式的工程,并在伦理学、法权理论和社会哲学三个层面上解读这一工程。康德在全书中始终是一个活跃的对话者,而亚里士多德、密尔、边沁、罗尔斯
《法律的性质与渊源》是美国现实主义法学代表人物约翰?奇普曼?格雷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作者在本书中至少提出了两套影响深远的理论,其一是法律现实主义的法律概念理论,即主张法律是法院为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发布的一般性规则;其二是法律渊源理论,即在明确区分法律和法律渊源的基础上,在学术史上首次系统讨论了作为法律渊源的制定法、
在《主观公法权利体系》一书中,通过主观公法权利的建构,作者一方面克服了实证主义国家法学否定公法权利的做法,在另外一方面克服了自然法学说在基本权利问题方面的泛政治化倾向,奠定和开创了以教义学的方式把握基本权利的法律属性的研究方式。这本著作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大的部分。在总论部分,作者阐述了国家的法律本质,个体公法权利的一般
本教材以行政主体拥有和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铺陈理论,梳理规范,提炼原则,关注实务,力求简明扼要、简繁得当、条分缕析、纲举目张,既介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又突出实务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努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打造一本适合法学院师生和实务部门从业人员阅读学习的基础教材。全书划分为四编十二章,包括
本书是作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最新的民法典等的变化进行修订而成的。本书分为法理学、国内公法、国内私法、国际法四大部分,共计十六章。这次修改保留了其他《法学概论》教材所没有的“法的理念”内容,将法的基本道理和每一个部门法的道理阐述得比较清楚,保留了大量知识图表和一些法学名言、格言、经典论述及典故等特色,在内容上囊括了法理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2023年9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两度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2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66次会议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决定,对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的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教材,被北京市教委评为2011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荣获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教材分为上编“劳动法”和下编“社会保障法”,共20章。其内容既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和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