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四川省盐源县皈家堡遗址2015-2019年的考古报告。首先介绍了盐源盆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考古发现与研究情况以及本课题的相关背景信息等,然后介绍了该遗址历年发掘区内的地层堆积情况,之后按照遗存的年代顺序,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历
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前后跨越218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218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即时档案和原始记录。这批重要的出土简牍,是西北汉简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衔,收录全省70余家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编纂工作历经8年,共收录藏品1343件(套),是对山东省近百年出土青铜器的一次科学普查及精美艺术品的筛选,是对山东古代青铜文化元素与文化特征的一次集中展示。 全书共六卷,第一卷:夏商篇;第二卷:西周篇;第三、第四卷:春秋
本项目以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971幅晚清名臣手札真迹为内容,整理出版包括曾国藩、张之洞、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劳崇光、丁善庆、梁鼎芬、王拯等晚清名臣的手札原件。项目分为图录篇和录文篇,图录篇考证手札原件作者、时间、内容,归类原貌出版;录文篇对手札原件辨识、句读、校勘、考证、注释,整理录入出版。本项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
浙江省博物馆藏有甲骨文字计410余片,这些甲骨虽数量不巨,却不乏精品,孤片、罕见片均见,文字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卜祭祀先王、征伐、田猎、年成、风雨、旬、疾病、王出入等多方面内容,涉及大乙、大甲、祖丁、祖辛、祖乙、妇好、妇妌等人王、后、贵族。商代上层社会的各方面都在这些甲骨文字中有所反映,是研究商代历史、甲骨文书法的一手珍
梁上椿,字西樵,又称岩窟梁氏,山西定襄县人,所著《岩窟吉金图录》是继《岩窟藏镜》后又一重要青铜器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彝器篇,共收录器物66件,下卷为兵器、车马器、杂器卷,共收录器物76件。梁上椿编辑《岩窟吉金图录》的初衷是有感于中国青铜研究仍注重商周葬器,“对于兵器、车马器、杂器则仍缺”,希望有学者能进行“兼收
此次影印出版的《岩窟藏镜》是山西博物院藏的民国时期出版的古代铜镜研究集大成之学术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科学研究铜镜的专著。该书一函六册线装,分四集。第一集为先汉式镜,第二集为汉式镜,第三集为隋唐式镜,第四集为宋金元明清诸镜。全书共收录历代铜镜624面,梁上椿将每面铜镜都标注了出土地点、尺寸、重量、锈蚀痕迹、完残状况,对其
作者通过镜头记录了绵延不绝的曼妙光影中的秦岭,通过黑白影调表现了秦岭风貌的奇崛秀丽。其独特的视觉穿透力,构成了一种生命情怀的独特体现,让风景摄影超越了镜头的束缚,引领我们在秦岭山脉的漫游中,体验更多的生命感悟,也读出了深藏其中的哲理。画册编排上从前景到中景乃至延伸到远景重重叠叠的设计,让视觉节奏舒缓有致,激情洋溢。作者
本书稿是作者在清代典籍中爬疏、整理有关僧格林沁的各种记载,将查找到的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此基础上,对记载相近的资料予以甄别,对记载两歧的进行考证,去重取精,是第一次对有关僧格林沁的官方史料整理。
《周信芳画传》是由周庆富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上海京剧院合编的纪念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重点图书。本书系为赓续先生艺脉、继承先生精神而编,汇集北京、上海多位资深专家共同打造,收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京剧院及众多藏家的珍藏照片,分评传画传年谱附录四部分,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了周信芳先生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