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画大图典》以我国历年出土发掘的汉代雕塑和画绘作品为基础,整理汇集出约13000个汉画图像艺术单元,分门别类,形成一套七卷本的以图为字,用图像来解读先秦及汉代社会和文化的图书。本图典一至六卷的图像采自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瓦当、肖像印等实物之拓片,并辅以门类述要、专题文章等作为说明和补充。这六卷内容分别为人物故事
人类已有200万年的历史,而文献历史学仅研究了人类全部历史的0.2%,没有考古学我们就无从了解人类在没有书写文字的年代,所发生的演化与变迁。当时的人类并未使用文字,因此并未留下关于他们自身的文字记录以供我们研究。人类历史的99.8%需要考古学去解决,考古就是对“哑巴文物”的语言翻译。考古学提供的信息不仅远比典籍文字史料
本书是一部古籍整理类图书,主要整理冈白驹《史记觹》、中井积德《史记雕题》、皆川愿《太史公助字法》等著作,随着清代考据学著作在江户中期传入日本,江户考证学派在疏解《史记》时亦以考释字词音义、阐释典章制度、辨证地理等作为重要内容,本书即展现江户考证学派的《史记》文献成果。通过和刻《史记》文献的整理、汇编工作,妥善保存中华民
书稿为论文集,是2004年至2019年,任职于世界历史研究所老师的论文结集出版。论文均已发表。书稿分五卷,分别是“古代中世纪研究”“俄罗斯中亚”“欧美史研究”“亚非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书稿主要包括了以下文章:易建平《关于国家定义的重新认识》、刘健《赫梯基拉姆节日活动的仪式特征及其功能》、吕厚量《雅典古典时期的埃菲
简要记述日照市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成就。
《汗青堂丛书100·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从1636年大清成为国号到1912年溥仪退位为止的近三百年间,清朝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将清朝置于历史和全球视野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们的观点是如何在他们的制度、物质文化和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在清朝文化完全
本书将散存于现存清代文集、笔记、碑传资料等文献中的人物传记资料予以萃编成刊,精选对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有重要影响的名家毛奇龄、阎若璩、翁方纲、姚鼐、洪亮吉、阮元、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物传记资料外,还涉及重要的释道人物,共计6千七百余人、7000余篇传记资料。同时我们还将将精心编制所涉及的传主姓氏笔画索引、作者姓氏笔画索
上海市级专志系列记述和编纂主题是能够代表和体现上海行业、事业特征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医疗院所等事业单位。《上海市级专志·中山医院志》是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记录和反映了中山医院从1937-2017年间的大事记、组织架构、业务科室、医护管理、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务员工、综合管理、后勤基
叶恭绰(1881-1968),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近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西周毛公鼎、晋王羲之《曹娥碑》、晋王献之《鸭头丸帖》、清初张纯修《楝亭夜话图》等均曾为他的收藏品。致力艺术运动五十余年,至老不倦,是中国现代书画大师,20世纪重要的美术活动家和组织者。曾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主编陈松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大学分中心首席专家、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岳麓书院藏秦简(柒)》是继《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伍)(陆)》之后又一秦代律令文献汇集,主要收录剩余全部有关秦律、秦令的简牍及残片。不仅可以使学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