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在中国金石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之学术发展史上,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式人物。本书稿是在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之基础上丰富而成,是迄今所见在中国金石学发展史研究中,对陈介祺典型个案研究最为前沿和全面的阶段性成果。全书分为综合研究、典型绎论、遗珠摭拾三部分,对陈介祺的世家繁衍、姻娅友朋、学术传承、文
本书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张凤岐回沈阳被任命为沈阳县公安局长,他集中多方力量,多领枪械、增加编队、保护我们抗日志士的历史档案事件。张凤岐,1936年投身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联独立师秘书长、十一军秘书长、第三路军秘书长。书中有与张凤岐事件一起牺牲的其他五志士杨春元、洪德彰、耿光汉、陈范、程云桥部分档案。
《台湾志书辑》共收录清初至1895年台湾编纂的志书39种,图志1种,基本囊括了这个时期台湾编纂的所有志书。清初,台湾建置以来,修志活动尤为频繁,康乾年间仅《台湾府志》就编修了6种。其首尾相隔不过80多年,这在修志史上堪称奇迹,类似的情况还体现在澎湖志书的编纂上。台湾地区历代地方志的编修,正好可以证明中央王朝对该地区实施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人手札大系》全书共25卷,内容涵盖了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6000余封近现代名人手札的图版及相关释文、注释。其中含鲁迅、章太炎、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胡适、钱玄同、许寿裳、茅盾、魏建功、台静农、胡风、萧军、聂绀弩、楼适夷、路翎、阿垅、舒芜等近现代名人的手札书信。其中的大多数书信为首次影印出版
《上海掌故丛书(全十册)》是一套汇集了十四种乡贤著作的丛书,由上海通社编辑出版于1935年。该丛书收录了元明清三朝有关上海发展之文献,共31卷,汇编为十册。其中有元代陈椿《熬波图》和明朝张鼐的《吴淞甲乙倭变志》,另外12种都是清人撰述:叶梦珠撰《阅世编》,褚华撰《沪城备考》《木棉谱》《水蜜桃谱》,杨光辅撰《淞南乐府》,
本汇编所选档案源自赤峰市档案馆馆藏翁牛特右旗(清)全宗,该全宗由清代翁牛特右旗札萨克衙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官方文书组成。翁牛特右旗设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据清代《蒙古游牧记》记载,翁牛特右旗“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老哈河南岸”,旗地即今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及翁牛特旗部分地界。赤峰市档案馆馆藏该全
. 张謇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近现代社会的一位卓越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一生创办大生集团、天生港电厂等50多家企业、40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教育、慈善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他是爱国企业家的先贤与典范。本书所收录的资料即是反应张謇创办天生港电厂始末的原始档案及相关文献,分中文档
专著,传统村落是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了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民风民俗,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曾经,恩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以干栏、半干栏为代表的建筑结构是恩施传统聚落形式的重要特点,是湖北民居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山地木构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将其誉为中国建筑“三原色
《丰都历代方志集成》收录现存清康熙至民国时期的丰都县旧志8种,分别为《(康熙)丰都县志》《(嘉庆)丰都县志》《(同治)重修丰都县志》《(同治)丰都县新志》《(光绪)丰都县志》《(民国)重修丰都县志》《(民国)丰都县乡土志》《(民国)丰都县通省志采访册》,其中《(嘉庆)丰都县志》为孤本,《(民国)丰都县通省志采访册》为孤
昌邑市地处山东省东部的潍河下游、渤海莱州湾南岸,辛置墓地位于昌邑市区都昌街道办事处辛置村西侧。2010-2013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昌邑市博物馆对辛置墓地进行了5次田野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周代、汉代、明清时期的墓葬964座,其中周代墓葬26座,汉代墓葬791座,明代墓葬30座,清代墓葬117座。这些墓葬共出土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