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第三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十六种金石文献,其中七种稿本,六种抄本,三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杨守敬、翁方纲、朱文藻、吴大澂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包括碑刻、陶文、玺印等诸多类型文献
《巴蜀稀见姓氏家谱集成》共62册,对清代民国时期巴蜀稀见姓氏之尤氏、令狐氏、先氏、仲氏、牟氏、巫氏、奉氏、青氏、苟氏、卓氏、门氏、明氏、禹氏、闵氏、邬氏、游氏、慕氏、宁氏、乐氏、谌氏、鄺氏、蓝氏、糜氏、阙氏、戎氏、翟氏、庄氏、阳氏、莫氏、冷氏、晋氏、梅氏、管氏、聂氏、翁氏、羊氏等36个姓氏加以搜集和整理。
《巴蜀珍稀家谱丛书》共20册,收录甘姓、范姓、廖姓、胡姓等,该部分对清代民国时期巴蜀甘氏、范氏、胡氏、廖氏谱牒加以搜集和整理,其中特别重视对我国近代经学大师廖平家族的家谱和族谱进行搜集和整理。
《巴蜀珍稀家谱钞稿本汇编》共18册,收录60多种清代和民国时期巴蜀珍稀钞稿本家谱和族谱。
书稿共11卷,收录了1927年至1937年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及其东方书记处、政治书记处等关于中国问题的会议记录和电报以及斯大林、布哈林等领导的讲话资料。涉及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在制定和实行苏维埃运动方针初期的对华政策的各个方面。
《中国内地一瞥:在丝茶产区的一次旅行期间所见》,由英国来华传教士麦都思所作。1845年春,他乔装游历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丝茶产地了解情况,并将沿途的所见所识写作成书,书中包括许多地图、版画以及一些蚕桑生产器具的插图。本书后由上海最早的现代出版社墨海书馆出版。
《清朝探事》是日本江户时代最为流行的有关清朝知识的问答书。该书是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者荻生北溪通过深见有邻对赴日清人朱佩章关于清朝政治、地理、历史、风俗、文化等的询问记录。 《新潟新繁昌记》是清人王治本在旅居日本期间撰写的新潟见闻记,包括当地的地理、风俗、水利、宗教等内容。 《琉客谭记》是18世纪末日人赤崎桢干记载的
本书是哈尔滨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收集该馆所藏1949年前有关伍连德博士及东三省防疫活动的图书、报纸中资料辑录而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伍连德自传及部分馆藏防疫图书书影;第二部分为有关伍连德及东三省防疫图书的图片;第三部分为从馆藏报纸《滨江时报》《大公报》《民国日报》《民立报》《申报》《盛京时报》《远东报》报纸中辑录的第一
本书由通州区文委和通州区图书馆联合辑录、整理而成,它第一次对各类历史文献中有关通州的史料做了全面辑录和汇总整理,汇编成《史籍·方志》《两朝通州志》《河运·漕运》《实录·诸书》《燕行录中的通州》《碑拓·艺文》等十册,是迄今为止有关通州的历史文献的最全面的合集。
《同光之际的地方社会与政治》首次披露了张荫桓在同治及光绪年间寄给赵新、赵世曾和刘传桢的书札共52封,计二百多开。这批信札写于同治五年(1866)至光绪元年(1875),披露了张荫桓早年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串联起诸多人物(阎敬铭、丁宝桢、李翰章、裕禄、曾国荃等)与事件(捻军起义、筹办海防、济南教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