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续纂句容县志》20卷,张绍棠修,萧穆纂。光绪二十五年(1899)修,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光绪三十年(1904)刊刻。相对《乾隆志》而言,《秩官》、《科贡》2表,皆起自乾隆,《田赋》只记乾隆十五年(1750)以后,《祥异》明注“乾隆二十年以上见前志”,甚得详今略古真谛。但又不墨守于此,凡古事之荦荦大者,
《乾隆句容县志》10卷,乾隆十五年(1750)曹袭先纂修。卷首除曹袭先自作序外,还收录了明万历、清顺治两部句容县志的序文(《万历志》已佚)。与前几部《句容县志》的不同之处,一是每卷篇首小引一概不用,二是凡引文俱注明出处,三是另立《学校志》,不再附于《建置》之内;四是删除《顺治志》的《兵制考》,“以句邑原无卫所,从未设兵
《弘治句容县志》12卷,明王僖修明程文纂。全书正文12卷,此为现存最早的句容县志。体例基本无大类名称,平列各项事物,细目繁多。对明代城池、坊镇、街巷、市、乡、村、里及桥梁、道路、津渡记述较细。卷3《户口》还载有宋代景定、乾道两部建康府志中句容县户口数及元代的户口数,是县内最早有关人口的资料。然而记沿革失之较粗,并有断线
中国人必读七书(七函二十册)
本书整理影印了雄安新区自汉代至清初四十位学人的130余种著述,共240册,全面展现了雄安文脉的历史风貌。
本书整理影印了雄安新区郝经、刘因、杨继盛、孙承宗、孙奇逢等五位先贤的传世著作,共139册展现了雄安崇贤守正的历史风貌。
本编主要收录了古代节日和时令两大类文献,具体又分为时令类、岁时记类、类书岁时部三大部分。岁时和节日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是生产生活及民俗的主干。其中,时令类文献体现了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重视对气候、天象对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
本书是清代第一部大型碑传文集,收集的清人家传、行传和墓志铭资料最为丰富,于光绪十九年(1893)由江苏书局刊行。《碑传集》不仅汇集了清人碑传文献,便于利用,而且开了清人汇集碑传文之风气,在清代文献史上具有特殊的贡献。此次由王兴康等人整理,进行标点,初审对全书用字规范和体例进行统一,并编制索引,将便于学者利用。
《史记·菁华》问世以来,销行历久不衰,是众多《史记》节录本中最受青睐的一部,既可作为初学《史记》者的入门书,又可作为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的读本。 《史记》不但是我国历代正史的鼻祖,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常读《史记》,可以训练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写作文章的技巧,因此,大学和中学都常选用《史记》作为国
全面系统地记述1978-2008年淮安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